因為人民幣尚未完全自由浮動,為了保證滙率不能大幅升值或貶值,中國對於資金的流出流入,仍然有一定的管制。
在國際收支帳方面,流動帳已接近完全開放,但資本帳仍然有一定限制,特別在於金融市場方面,資金不能完全自由進出,以維持人民幣滙率的穩定性。在這環境下,便有QDII及QFII的出現。
兩種情況不願見
QDII是「合資格境內機構投資者」,通常是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它們可以把資金調出境外作海外金融投資;而QFII就是「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它們可以在中國境內投資A股等證券。
讀者可能會問,為何要有QFII這種資格設立?這是因為當海外資金調入中國投資,令人民幣需求大增,人民幣會有短期升值壓力。如果資金是投資A股市場的,假設股價上升而海外投資者要套現,那麼便要把賺到的人民幣兌回外幣。假設最早投入市場的外滙可能只是100美元,投資者把資金全數轉成人民幣購買A股,又假設所投資的A股升值5成,於是投資者沽貨套利,然後把賺回來的人民幣再轉換成美元。如果期間滙率不變的話,這意味着會有150美元的外滙流走。國內A股升得愈多,最終流走外滙愈多,如果要維持人民幣滙率不變,這表示外滙儲備會下跌,又或者人民幣會貶值,而這兩種情況都是中國政府不願見的。QFII的設立,就是要限制這種情況的出現。
但最近中國公布QFII的新規定,容許更多外國投資者投資,難道不怕影響到滙率嗎?明天再談。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