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最會跟人開玩笑。美國不想南美後園向左傾,七三年支持智利軍事政變推翻社會黨總統阿連德,展開長達十七年軍事獨裁。當年一個社會黨政治犯巴切萊特(MichelleBachelet)大翻身,前日(周日)當選成為智利首位女總統,令歷史走回原點,同時也開創歷史。
「五年前或者十年前,有誰會相信智利會選出一個女總統?」巴切萊特周日在首都聖地亞哥宣布得勝時說。她在大選第二輪投票得票超過五成三,擊敗保守派富商皮涅拉。數以千計支持者在酒店外開嘉年華慶祝,隨着熱帶音樂唱歌起舞。
父是左派獄中受虐亡
同樣的歡樂情境,阿連德當選時也出現過,最後卻以流血恐怖告終。阿連德的國有化政策,招來美國支持皮諾切特發動軍事政變。當時巴切萊特是個二十二歲醫科生,她的空軍少將父親是阿連德顧問,在獄中受虐心臟病發死亡。她和媽媽兩年後曾被囚禁虐待兩星期,之後流亡澳洲和前東德五年。
巴切萊特說:「暴力闖進我的生命,毀了我的所愛。」她回國後先當兒科醫生,參加非政府組織協助失蹤受虐政治犯下一代。智利九○年還政於民後,她為衞生部工作,又進修軍事戰略,二○○○年後先後出任過衞生部長和國防部長。
巴切萊特登上權力最高峯,背後充滿了這些曲折血淚,她也是拉美歷來第三個直選產生的女總統,但她和尼加拉瓜的查莫羅夫人和巴拿馬的莫斯科索不同,沒有在政界聲名顯赫的丈夫,可以「妻憑夫貴」。
單親媽媽得選民擁戴
相反她是個失婚單親媽媽,帶三個孩子,不是虔誠教徒,在以天主教徒為主的智利能得選民擁戴,是個異數。她說自己的「賣點」:「我打工,照顧自己的家,把女兒交給學校,但我同時是個覺得有責任爭取公義和服務公眾的智利人。」
智利雖然延續拉丁美洲近年左轉風氣,但左傾程度始終不同往日。巴切萊特是有承諾未來四年任期會鞏固社會保障制度,但也強調會延續中間偏左執政聯盟的自由市場經濟政策,繼續履行跟美國簽訂的自由貿易協議。阿連德和她父親的悲慘命運,應該不會在她身上發生了。
美聯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