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布殊終於承認:攻打伊拉克,依據錯誤,伊拉克確實並無大量殺傷性武器。英國國會有議員馬上對首相貝理雅提出「彈劾」,指英國盲目追隨布殊出兵,殘害人命,首相不但要下台,還要受檢控問責。
英國外交部發表聲明,指這位議員有權發表觀點,「然而必須同時看到,伊拉克實現了民主政治,這是伊拉克國民樂見的。」
攻打伊拉克,立足點是錯了,但按照中國式思維,布殊推翻了一個獨裁政權,令伊拉克還政於民,「大方向正確」。而且,一個偉大領袖行事,雖然往往會「犯錯誤」,例如毛澤東,發動「文革」不是錯的嗎?但偉大領袖一心想貫徹他的革命理想,「動機是好的」。以此一中國式邏輯視之,布殊攻打伊拉克,「三分錯誤,七分成績」,一舉解決了侯賽因暴政,不但值得肯定,而且將來逝世之後,還應該為他建一座紀念堂。
退一萬步,即使攻打伊拉克,真的打錯了,又怎麼樣?難道把侯賽因送回巴格達,復辟執政,向侯賽因提供賠償?又或者由侯賽因聯同阿拉伯國家成立「阿拉伯國際戰犯法庭」,審訊布殊和貝理雅,把兩人判處死刑?
即使布殊和貝理雅兩人願意赴死,全世界也不答應,包括中國在內。這樣一來,等同全球政治經濟從今由阿拉伯世界當道,歐美耶教文明體制不立時崩潰,也淪為次等。中國跟美國的經貿關係密切,外滙同美元結算。但從此阿拉伯成為超強。阿拉伯,是遊牧民族,不會買中國製造的牛仔褲、T恤、聖誕樹。布殊肯認錯,自縛受審,赴死謝罪,香港在珠三角設廠的商人不會答應,中央人民政府不會答應,成億上萬接了美國訂單日夜趕工的中國廉價勞工也不會答應。
這就是「國際公義」的本質所在。在「藏有大量殺傷性武器」的罪名上,伊拉克確實無辜,然而,「唔打都打了」,像香港人說的:吹咩?這個世界,並沒有對或錯的戰爭,只有勝或敗的戰爭,還有民主對獨裁的戰爭。只要英美以民主國家之代表,戰勝了獨裁的伊拉克,這場仗就打對了,其餘廢話,一律免提。
布殊要「改正錯誤」,將功贖罪,最好的辦法,就是向這一次真正在發展核武的伊朗開戰。至於侯賽因問題怎麼辦?大可借鑑中國式的處理方法,耐心等伊拉克的人民法庭繼續審理,依法判處死刑,執行之後,再由布殊和貝理雅,含淚宣布對侯賽因「平反」,並隆重為侯氏舉行「骨灰安放儀式」,對侯賽因的貢獻「充份肯定」,正式恢復名譽,再向其家屬授予由布殊親筆簽名之「平反證」一紙,即可圓滿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