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評估亞洲中產階級湧現對潛在經濟增長的利好影響,實在容易不過,但很少配對會把國內生產總值與人均收入的高速增長的關係串連起來,從而計算出對貸款、按揭、信用卡和保險及財富管理產品的需求。
星巴克候群症(Starbuckssyndrome)是指一家知名度低的銀行透過放大科技及業務網絡,改變銀行的規模經濟,最終在股市中達致一定的財富創造效果。印度的ICICI銀行,便是當中的表表者。ICICI和HDFC這兩家印度主要的私人銀行,現時的買賣估值均倍於在華爾街掛牌的其他銀行。ICICI自從在美國預託證券掛牌以來,股價已由5美元升抵29美元,升幅高達480%。
宏觀經濟層面轉佳,對提高新興市場銀行的估值大有幫助。記得我當日推介巴基斯坦國家銀行(NationalBankofPakistan,NBP)時,招股價只是每股10盧布,但在總理穆沙拉夫的英明領導下,巴基斯坦經濟欣欣向榮,喀拉蚩港股市(KarachiStockExchange,KSE)亦牛氣沖天,該股自2001年至今已漲升了6倍。可見捕捉到新興市場的投資商機,回報可以很可觀。
併購帶來商機
亞洲銀行業充滿併購商機──97金融風暴後銀行資產負債表遭受蹂躪所遺留的寶藏。無論是由國基會或跨國大銀行主導的重組,均為印尼、泰國、南韓和日本等國家的銀行注入了新生命,並賺取了驚人的投資利潤。新興市場銀行所提供的增長商機,在西方成熟市場不可能找得到,因此,渣打銀行從印度市場賺取的收入,超越新加坡這個一向是該行在亞洲重要性僅次於香港的第二大市場,便不是偶然的事。
韋爾女士(SandyWeil)領導的花旗集團,亦不斷向外收購,對象包括波蘭Handlowy、墨西哥Banamex和台灣的富邦,而瑞士信貸銀行亦強化了其在新加坡和杜拜的資產管理業務,德意志銀行則擴大了香港亞洲資本市場的規模。
我心目中最理想的新興市場銀行,是可以在未來3年把投資翻三番,條件包括:國家要大、行政總裁要有視野、宏觀經濟利好因素未被發掘、人口及住屋需求要多、人均收入處於上升軌、消費者負債要少、以及具備專業人才。能符合我的條件,除了印度的ICICI外,還有土耳其的BankGaranti。
去年我的投資集中在土耳其銀行的併購,因為該地銀行的估值不斷上升,以反映其物以罕為貴的價值。那麼我在2006年的下一個跨境銀行併購金礦又在哪裏?毫無疑問必然是俄羅斯,尤其銀行業的併購整固已成為總統普京眼前要務。
金磚國有寶藏
新加坡政府的投資旗艦淡馬錫正不斷搜尋銀行收購項目,而其本身已持有南韓HanaBank和印度ICICI的策略性股權。阿拉伯的油元充斥,意味着回教世界將會有連串的銀行買賣,最可能出現銀行易手的地區包括馬來西亞、印尼和巴基斯坦。油價仍然於60美元上居高不下,油國酋長擁有大量閒資,不知道應該投資在何處。與其把錢存放在銀行,倒不如把銀行整家買下。
較長線看,巴西和印度監管條例的放寬,最終會在當地掀起更多的銀行併購熱潮,而部份地區如台灣、泰國、馬來西亞和墨西哥等地政府鼓勵大銀行買入小銀行、經紀行及保險公司,亦令購入當地銀行業龍頭股份更加有利可圖。我自己心目中的新興市場銀行股至愛,包括了印度的ICICI、巴基斯坦的NBP和巴西的Unibanco。至於在2006年極大機會遭收購的銀行,有伊斯坦堡的Denizbank和首爾的KoreaExchange。
全球最具減息潛力的市場,首推市盈率低至只有7倍的巴西,Unibanco只需專注於本身業務,根本毋須外求。然而,1隻股價極可能在2006年倍升的銀行股是雅加達BankMandiri,其市價現時僅高於帳面值,其他具此能耐的尚包括曼谷一些次級銀行。
過去3年,投資於新興市場銀行股可謂領盡風騷,相信勢頭在今年仍可延續。對於投資者而言,新興市場銀行股在2006年仍可提供絕佳的風險回報比率。
[email protected]
﹙本欄隔周逢周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