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過去幾年本港樓市反彈,但新樓入住率(包括未售出單位)持續偏低,「吉屋」情況嚴重。規劃署一項有關新樓入住率的調查顯示,在○一至○四年共逾三百個新落成私人住宅發展項目中,近一成樓盤即合共三十個住宅項目,只有不足一成單位有人入住,真正是十室九空,而僅五成三樓盤入住率能達九成。其中沙士爆發令○三年入住率下跌,只有四成八新樓盤入住率近滿,○四年更低至三成半新樓盤達九成或以上入住率。 記者:呂焯均
研究本港房地產的學者形容,入住率偏低的現象「驚人」,反映樓市已出現供應比實際需求為大,買樓者投機味濃,若情況持續,不利樓市健康發展。
○二年入住率最高
規劃署去年以抽樣派員上門訪問方式,調查○一至○四年所有新落成樓宇的入住率。調查結果顯示,其間共有三百一十二個私人住宅發展落成,提供九萬個單位。四年間落成量最高的是○二年,共有一百一十七個私人住宅項目;之後逐年下降,○三年只得八十三個,○四年更只有三十四個。
調查又顯示,該段期間只有近半數新樓盤,即一百六十六個私人住宅發展項目,入住率達九成或以上;一成、即三十個住宅項目,入住率在一成以下。
其中以○二年的新盤入住率最高,六成七單位入住率能達到九成或以上;沙士爆發的○三年,只有四成八新盤能保持理想入住情況。最差是○四年,只有一成半的新樓盤入住率達九成或以上。此外,入住率低於一成的新落成住宅項目,也以○四年最多,有三成半新盤出現有屋無人住情況,○三年也有一成二新盤入住率低於一成。
調查不論是否已售
規劃署發言人說,該項調查只統計單位是否有人入住,無針對單位是否已出售;至於○四年新盤入住率最低,相信與最接近調查日子,很多單位尚未發售有關。
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指出,差餉物業估價署推算的全港樓宇空置率為百分之六,但今次規劃署所做的入住率調查顯示入住率更低,反映不少人買樓後把單位丟空,可能是用作短炒或中期投資,並非真正入住。
顯示供求已達平衡
許智文說,目前全港有二百多萬個家庭,單位總數也有二百多萬個,顯示供求已達平衡,甚至樓多過人,出現實際住屋需要過剩現象。事實上,近期樓市成交量放緩,無論一手或二手單位,不少放盤後都要較長時間才有買家,有價無市情況相當普遍。若經濟進一步好轉,可鼓勵未結婚的年輕一輩買樓自住,否則需求量很難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