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操作入站較慢

人手操作入站較慢

【本報訊】東鐵昨日獲政府批准後接納專家建議,將列車埋站操作由自動改為人手控制。有乘客認為改變操作模式後,感覺上行車較穩定,只是入站時車速較慢。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劉江華憂慮,人手操作會對列車司機構成一定心理壓力,希望不會再發生過去因人手操作而出現的飛站事件。

議員恐飛站 司機稱毋須擔心

記者昨在大圍火車站觀察,感覺進入月台的上下行列車,改以人手操控後,開入月台的速度較平日略為減慢,未見有停車閘門與乘客候車位置不對位的情況。月台站長明顯較平日提高警覺,多名職員在月台視察環境。
不少乘客受訪時表示,感覺行車速度與平日差不多,列車行駛時也相當穩定。對於東鐵列車車底組件出現裂痕,他們均希望政府和九鐵正視列車安全。
劉江華昨午乘搭火車後指行車穩定,入站位準確,但改以人手操作後,對司機會有相當壓力,擔心會出現飛站情況。九鐵於○一年二月,三日內分別在大埔墟和粉嶺發生飛站事件;去年四月二十八日上午繁忙時間,太和站亦發生同類事件,令約六十名乘客受影響。
據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技術組管理盧覺強了解,九鐵○三年前已引入一套自動列車防衞系統,就算在人手操控下飛站,有關系統可感應到前面是否有列車而自動煞掣,而只要司機入站前根據指示減速,讓列車滑行進入月台,便會自動對準乘客候車閘門,不會有飛站或過界情況出現。
九廣鐵路車務員協會主席劉彩紅表示,每名車務員在入職前都需接受列車人手操作及自動操作的培訓,而司機在日常駕駛時,若遇到列車出現輕微故障或要緊急回廠接受檢查,列車都會由自動轉為人手操作,故市民毋須擔心安全問題。「以往喺駕駛途中亦可能隨時出現變動,所以我哋對人手操作絕對唔會生疏。」

《市民談列車危機》情況罕見--設計行業Jeff:「我公司喺葵芳,每日主要搭巴士返工,但有時都會搭火車。火車組件有問題都幾罕見,咁多年先一次,都可以原諒。」

《市民談列車危機》影響唔大--大圍居民陳女士:「知道車底機件有問題,但出乜嘢問題就唔多清楚。自己有部私家車,平日主要開車出入,假期先會坐火車。所以九鐵就算減班次,對我影響都唔大。」

《市民談列車危機》促查肇因--沙田居民林太說:「個女返學放學都係坐火車。火車機件有問題,你話唔擔心就假。不過咁大間公司,相信唔會將乘客條命唔理。希望政府要正視,查明邊度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