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總署的「星塵」(Stardust)號彗星探測器創下人類史上的壯舉,於本港時間昨天傍晚六時十分,首次成功把外太空的彗星和星際塵埃帶返地球,比預定時間早了兩分鐘。返回艙太空囊載着比太陽還要古老的星塵着陸在美國猶他州,將有助科學家揭開太陽系起源之謎。
經過七年和四十六億公里的太空旅程後,星塵號彗星探測器於本港時間昨午一時五十六分釋放出返回艙太空囊,重逾四十五公斤的太空囊經過四小時飛行,在太平洋一百二十五公里上空進入大空層。
「這是一次完美的着陸」
返回艙以每秒十二點八公里(相等於四萬六千四百四十四公里時速)的速度劃破長空,比子彈還要快十倍,打破了所有人造物件重返大氣層的速度紀錄,耐熱罩跟空氣摩擦綻放出三十秒的光芒,亮度直迫金星,美國西北方都可以用肉眼看到太空囊儼如流星般回歸地球。
返回艙在離地面三十二公里的高空首先打開小型減速傘,當下墮到離地面三公里後再打開一道主降落傘,於香港時間下午五時五十七分,軟着陸在鹽湖城西南的美軍達格韋武器試驗場,太空總署用雷達和紅外線追蹤器確定位置後,由三架直升機飛抵沙漠現場收回返回艙。
「這是一次完美的着陸……我們都高興得跳起來。」策動星塵計劃的華裔科學家鄒哲說:「這晚我已經等了二十五年了。」
太空總署曾作最壞打算,如果星塵號彗星探測器出現故障,無法釋放出返回艙太空囊,地面控制中心會指令星塵號連同太空囊一併重返地球。吸取了兩年前攜帶太陽風粒子的「創世紀」號返回艙墜毀教訓,星塵號太空囊即使無法打開降落,也可以承受硬着陸的撞擊力。
百萬顆星塵最老46億年
星塵號於一九九九年發射,經過七年的漫長宇宙旅程,前年終於到達靠近冥王星的太陽系邊緣,飛到「懷爾德二」號(Wild2)彗星二百四十公里內採集彗星樣本,途中亦採集了星際塵埃,科學家估計總數達一百萬顆,部份相信有四十六億年的歷史,比太陽還要古老。
科學家希望耗資二億一千二百萬美元(十六億五千三百萬港元)的星塵計劃,有助解開太陽系起源之謎,因為一直環繞太陽飛行的「懷爾德二」號彗星,是太陽系形成後的殘餘物,科學家相信低溫的彗星雪藏了生命起源的粒子樣本。
美聯社/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英國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