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故事:以種花喚回長者記憶

醫療故事:以種花喚回長者記憶

喇叭花奏出紫紅樂章、白蘭花喚來遙遠回憶。本港唯一的註冊園藝治療師馮婉儀說,種花可以作關節病、癡呆症及抑鬱症等輔助治療。種子發芽、開花結果、凋謝萎靡,病人親身參與其中,病情就會不知不覺獲得改善,名副其實是生命影響生命。
翻泥澆水等日常園藝工作,一般不會帶來明顯效果,但馮婉儀會配合病人需要,度身訂做園藝計劃,如教導癡呆症患者按其能力重複教導翻泥或換盆的動作,提點他們找出盆栽擺放的位置,定時澆水,均可改善其認知及導向能力;適當選擇花種,顏色和質感更可刺激感官神經。
園藝治療並可留住長者前半生褪色的回憶。他們目睹一塊塊果皮攤在陽光下,就會向馮婉儀訴說兒時曬果皮的情景;看見鐵樹開花,就連忙叫馮婉儀「參花掛紅」;白蘭花和桂花的香氣也會幫助勾起褪色的記憶。
「冇人會唔鍾意花,園藝治療可以好貼近生活。」馮婉儀曾遇到一名有潔癖的癡呆症病人,是七十多歲的「闊太」,「上堂都帶埋菲傭嚟,唔肯種嘢,覺得啲泥土好dirty(骯髒)。」後來其他病人把喇叭花移植到另一花盆,她緊盯着炫目的花瓣,心動了就願意一試,「如果唔係因為棵花靚,就會冇咗一個治療機會。」

讚歎大自然奇妙

馮婉儀又稱,人與植物的關係很微妙。有位中度癡呆的老婆婆平時不懂得笑,有關節炎的膝頭一直在感覺痛楚,做運動舒展筋骨時更會不知不覺的呼呼大睡。她於是教婆婆種花,一節四十五分鐘的課程不僅令婆婆精神抖擻,從此每天起床即去看花淋花,關節炎也沒有繼續惡化下去。她再教婆婆弄乾花,淡紫的毋忘我配上藍與白的彩星,婆婆細看花卉,笑容也綻放起來,「我好記得佢嗰個笑容,我定眼望住棵花喺度諗:大自然好奇妙,棵花嘅價值,唔只係一棵花咁簡單,重醫到人,帶畀人歡樂。」
記者:白琳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