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之美,俯拾皆是。蔣勳寫了一本叫《天地有大美》的書,授人「生活美學」,拿衣、食、住、行來做例子,先決條子是你要慢下來,留心生活的環境和細節。關鍵不在花得起錢住在「豪宅」,或吃魚子醬、喝香檳,而是在於用心、用時間去欣賞。譬如他說他每天下班要坐三五分鐘的渡船,等船的時候,他就在碼頭上讀書,看一看四周的河水,夕陽的反光,紅樹林的生長,渡船來了,他跟渡船的人聊一聊,這一段辰光,就變成了溫暖和悠閒的享受。相反,如果你的腦子裏塞滿了回家趕着要辦的事,你就會等得非常不耐煩,覺得生活充滿煩惱,更不用說欣賞壯麗的夕陽晚照了。
又例如食,蔣勳住在台北,他說新竹城隍廟的一家貢丸店的貢丸特別好吃,是用上好的瘦肉朝着一個方向攪拌打出來的,所以咬下去有緊的質感。這家人的貢丸較貴,但是貴的貢丸仍是很大眾化的食的享受。
我看蔣勳的書,覺得十分奇妙:原來我多年談的、寫的、實行的,就是「生活美學」!例如從家裏步行到街口的小小一段路,我會欣賞到道旁的石牆青草、散步的小狗、在車站等車的人的衣飾打扮;而食和下廚之樂,就更不待言了。但我想除了用心之外,談話分享,也是加深領略生活之美的一部分。我做了一隻蛋糕,深感滿意,跟讀者在這裏談做蛋糕的過程,其實加深了我自己的滿足感。我以前有一位同事,做的蘿蔔糕非常美味,我問她怎樣做出來,她很樂意地詳細跟我說;我並沒有打算親自做一次,但這個交談本身已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