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最新研究發現,咖啡是人們吸收致癌物質丙烯醯胺(acrylamide)一大來源。丙烯醯胺產生於咖啡豆烘焙過程中,不同程度的烘焙會影響丙烯醯胺含量。
產生於咖啡豆烘焙
這個綜合十七國數據的研究發現,每天喝咖啡的人,體內的丙烯醯胺,有一成三至三成九來自咖啡;只有薯片、薯條等食物比咖啡帶來更多丙烯醯胺。
丙烯醯胺產生於高溫烹煮過程中,如煎炸烤烘,所以是否即溶咖啡沒有分別。一杯咖啡當中有多少丙烯醯胺,視乎咖啡有多濃和咖啡豆如何烘焙。其他研究發現經「中烘」(mediumroast)的咖啡豆,含丙烯醯胺最多;「焦烘」(darkroast)最少。
以往實驗顯示,動物大量吸引丙烯醯胺會患癌,生殖系統亦出現問題;至於對人類的影響目前正在研究中,但有科學家認為一般吸收量未必對人類構成致命危險。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