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個角度看,輿論等同宣傳。《藝伎回憶錄》所引發的話題翻江倒海,最矚目的,自然是找三個中國婦女飾演藝伎。導演洛馬素爾(RobMarshall)解釋,他純粹針對角色的需要挑選演員,這答案未免敷衍,比較合理的說法,是當下沒有蜚聲國際的日本女演員,但我更加相信,洛馬素爾和史提芬史匹堡(StevenSpielberg)另有計算──令電影更富爭議性。
除此之外,三位女主角的英語亦成了談論點,傳媒焦點全放在她們的英語說得有多難聽,誰比誰流利,我則多一個疑問:為何非要說英語?儘管是英文原著,可閱讀小說發音不成滋擾,更不會出現西方語言與東方影像的不協調。是因為導演與大部份工作人員是美國人,用日語拍攝太困難?但是說難,其實又有多難?不就是請多一班繙譯員吧……抑或,這當中牽涉某程度的大美國主義?
從來只有東方導演拍英語片,有見過荷李活大導演拍日語片嗎?
也許是我多心,一切只是票房上的考慮。可是,《臥虎藏龍》說國語,在美國不是也收了過億美元嗎?當時有記者問李安會否發行英語版,李安答得好,他說中國武俠片發行英語版,就像看尊榮在西部片中講中文。好彩,東方觀眾比美國觀眾幸福,我們聽不明白,有字幕看。
本片的最大賣點,是三個女人的明爭暗鬥。在角色的層面,楊紫瓊為擊敗鞏俐而培訓章子怡,章子怡為深愛渡邊謙而艱苦奮鬥,鞏俐為保住第一名伎之位刁難章子怡。在演員的層面,三人的演技無可避免被比較,個人認為鞏俐演得最好,眼神凌厲,怨氣沖天;相對地,章子怡表現失色,演繹不出日本女性獨有的馴順與沉鬱。
總覺得章子怡的眼睛不是太懂演戲,不像張曼玉,她的戲,要靠嘴臉與肢體語言來豐富。章子怡適合演反叛,演倔強,像《臥虎藏龍》中目空一切的玉嬌龍,《十面埋伏》中為父報仇的唐朝歌舞伎,《2046》中生活糜爛的舞女。她演藝伎,少了一份修為。要是不明白我所指為何,試想想山口百惠。
本片的美術與攝影出色,營造出日本戰前的氛圍,大量的雨景與暮色映襯出渡邊謙與章子怡的壓抑,不過,兩人也愛得太窩囊了,為安逸於各自的世界畏首畏尾。另外,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藝伎行業面臨崩塌,眾散親離,劇情理應掀起高潮,無奈導演選擇輕輕帶過。
歸結,本片可以帶你走一趟富地方色彩之旅,卻不能帶給你一個蕩氣迴腸的故事。
撰文:阿童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