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歐盟成功啟動歐元後,由中國、日本、南韓和東盟等亞洲十三個國家共同推進的亞洲單一貨幣的構想,正逐漸浮出水面。據韓國財政經濟部官員透露,負責對亞洲地區發展中國家進行金融支援業務的亞洲開發銀行,可望在今年三月正式對外公布亞洲共同貨幣單位──亞元(AsianCurrencyUnit)的編製。
中國金融界人士對記者稱,雖然亞元的誕生至今還有漫長的時間,但隨着未來世界貨幣體系將呈現美元、歐元和亞元三大貨幣格局,投資者應考慮長線減持美元資產。
亞銀公布兌美歐滙率
預定在亞洲十三個國家內使用的亞元,初期是一種根據亞洲十三個國家貨幣價值、各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及貿易規模等的加權值制訂的虛擬貨幣。亞行將核定亞元對美元及歐元的滙率後,透過網站對外公布。
中國社科院一名研究員對記者表示,亞元是實現亞洲共同貨幣的第一階段。它是參照歐元的前身歐洲貨幣單位設計,採用「一籃子貨幣方式」。每一貨幣的份額比例主要取決於成員國的GDP及貿易額,因此人民幣、日圓和韓圜會佔較大比重。香港業界曾估計,東亞三強的貨幣比重可能要佔亞元幣值三分二。
他又稱,目前日本在推動亞元的誕生上,態度較中國進取,反觀,中國現階段焦點是穩步推進人民幣自由兌換的工作。
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研究員尹德龍稱,從歐洲國家開始討論共同貨幣問題到歐元誕生,經歷了三十多年,但由於亞洲各國的交易迅速增加,預期亞元的誕生可能會比預想更快實現。
減滙率波動衝擊經濟
亞銀駐中國代表處副代表兼首席經濟學家湯敏表示,近年來,亞洲經濟體之間貿易比重不斷增加,但貿易結算貨幣和外滙儲備仍然主要是美元。美元在○五年前,持續三年多下跌,導致亞洲各國貨幣出現大幅升值,部份貨幣甚至屢創新高。在此情況下,如何穩定外滙市場,避免滙率波動對亞洲經濟造成衝擊,這是亞洲十三國推動亞元最直接的原因。
《朝鮮日報》/本報記者/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