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長征,四十六億公里航程,美國太空總署「星塵」號(Stardust)彗星探測器摘星之旅,進入關鍵尾聲。本港時間明日(周日)傍晚,「星塵」號的樣本返回艙太空囊,將載着採集得來的彗星和星際塵埃,自己化身成一道流星回歸地球,讓人類首次得到比太陽還要古老的天外星塵,研究太陽系誕生的秘密。
人類對天外彗星研究了幾百年,但到近年才有技術作近距離第一手接觸。太空總署的「深入撞擊」號探測船,去年用探測器撞擊彗星,拍攝彗星內部物質。較早出發的「星塵」號,則率先將彗星塵樣本帶回地球。
「星塵」號在一九九九年發射,圍繞太陽飛了三次,經過五年漫長航行,前年終於飛到靠近冥王星的太陽系邊緣,飛到「懷爾德二」號(Wild2)彗星二百四十公里內採集彗星塵,途中亦蒐集了星際塵埃。科學家估計所得星塵為數約一百萬,部份比太陽還要古老。今次任務耗資十六億五千萬港元,「星塵計劃」首席調查員布朗利說:「我們的奇妙航程正臨近尾聲。」
部份塵粒較太陽還要古老
「星塵」號回歸,亦同樣奇妙壯觀。本港時間今日凌晨,「星塵」號會作第三次和最後一次航道調整,明日下午約兩時,就會釋放載着星塵的返回艙太空囊。返回艙四小時後將進入大氣層,預計下午六時十二分在猶他州西部沙漠的達格韋武器試驗場着陸。「星塵」號母船則會進入軌道永久圍繞太陽飛行。
這個一米闊、四十五公斤重的返回艙,進入大氣層的時速將高達四萬六千六百六十公里,打破所有人造物件重返大氣層的速度紀錄。返回艙劃過美國西部上空時,發出的粉紅色光芒將像金星一般光亮,為時九十秒,北加州、俄勒岡州、華盛頓州、愛達荷州、內華達州和猶他州居民可用肉眼看見。
發出粉紅光芒劃過美西部
返回艙以超音速墜落地面時,亦有為太空總署測試未來載人航天器隔熱物料的作用,預計隔熱層溫度會升至攝氏一百八十五度。當返回艙下降至三萬米,就會張開第一個降落傘,幾分鐘後再打開主降傘,希望能軟着陸,然後由太空總署派直升機收回,再轉送到德州的約翰遜太空中心作研究。
太空總署上次在猶他州進行壯觀返回任務,落得失威收場。載着太陽風粒子的「創世紀」號返回艙前年返回地面時,原本計劃由荷李活特技人駕直升機空中收回,不料返回艙降落傘失靈,直墜地面變硬着陸,幸好仍能起回足夠粒子做研究。
太空總署人員指工程師已測試「星塵」號系統,相信這次沒有問題,而且「星塵」號返回艙構造較堅固,就算硬着陸也相信不致令樣本受損。
美聯社/德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