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388)行政總裁周文耀透露,今年主要工作之一,是改進新股的招股審批程序,研究提高透明度。港交所上市科主管韋思齊表示,希望在新股獲上市委員會批准上市後,將其非正式招股章程(redherring)放上網頁,讓投資者可以在正式招股書刊發前,及早了解有關新股資料,以作出投資決定。
【本報訊】現時新上市公司公開招股,一般只有三日半時間,讓散戶索取招股書及作出入票決定,但對於機構投資者及基金經理,有關公司通常會在獲批上市後,向他們派發非正式招股章程,以便他們及早研究是否在國際配售部份進行認購。
與機構投資者看齊
美國的做法與香港不同,新股要申請在美國上市,當向美國證監會提交申請時,須同時在美國證監網站發布初步招股文件,讓所有投資者可同一時間獲取有關新股的資訊。不過,香港雖然容許新上市公司刊印非正式招股章程,但不准公開派發,因為會觸及《公司條例》中向公眾人士邀約作投資的條文,這主要考慮到有關文件的資料尚未齊全,為了保障投資大眾,一般散戶往往要等到推出正式招股書,才能一窺全豹。
然而,這些非正式招股章程與正式招股書的內容基本一樣,通常只會略去招股價及市盈率等主要上市數據。有說法指這些白色封面的文件,會在封面印上紅色警告字句,強調文件不作公開派發及尚未完成,以避免要負上法律責任,因此被稱作redherring。
韋思齊指出,容許非正式招股章程及早公開,除可讓一般投資者較早掌握資訊外,若有關新上市公司有尚未澄清的問題,也可及早刊發補充文件予投資者參考,避免影響上市進度。
可避免影響上市進度
不過,有關建議仍屬初步研究階段,而且可能涉及修訂《公司條例》,故未必可在短期內推出諮詢。
去年底奕達國際(2662)在上市前夕,被一名聲稱擁有股權的日本籍男子入稟法院,要求頒令他擁有奕達10%股權,險些令該公司上市受阻,及後奕達刊發補充招股章程,指大股東將10%公司權益交由代理人託管,以承擔訴訟風險。
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對建議表示歡迎,因為機構投資者可較早取得新股資訊,對一般散戶並不公平。
其實證監會去年8月就改革招股章程制度的諮詢,也有觸及有關問題,提出可以研究將非正式招股章程列為正式程序,但其焦點是針對證券行在新股上市前發出研究報告的問題。
擬簡化招股書內容
另外,韋思齊表示,會針對現時招股書太厚及內容艱澀的問題,研究如何簡化招股書內容,令一般投資者容易掌握;並會就上市申請的程序作較多的交代,例如公布更多數據,讓投資者了解新公司申請上市的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