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告訴我們,當1月份股市上升,通常全年都會有好結果,此所謂「一月效應」者也。全球股市甫踏入2006年至今,絕大部份升個不亦樂乎,然則1月只過了一半,升勢會否延續,或者「衰收尾」,實不易揣測。縱使市場多傾向樂觀一面,可是投資者卻不可盡信坊間跟紅頂白分析員或財經演員之說,應該抱如履薄冰之態度,除要自己做功課、細加思考外,落注時更須審慎,方為上策。
筆者不是潑冷水,須知道美國始終是領導世界經濟的火車頭。儘管有人或質疑這是否還是事實,因為單從股市走向,日本和歐洲的升幅似乎比美國為大,然歐日經濟增長加埋都不及山姆叔叔,這又怎樣解釋?
美股尚難言可大升
從表象看,實在很難自圓其說,但肯用心將其點滴串連起來,不難找出箇中原因,美國肯定仍然是直接或間接影響着整個世界經濟以及國際金融市場之興衰浮沉,若是本欄長期忠實讀者,應清晰意會到冠一所言何物,要詳細解釋,真一匹布咁長。
未來兩星期,大家或會見到些驚心動魄之走勢,其實日本股市於周初已表演了一次,還有沒有「性格演員」出場,筆者不是「導演」,無從駕馭,但總覺得如此「谷」法,稍嫌有點「假」,有部份國家或地區真有此能耐?不知有共鳴者否?
何出此言?港股和美股是好例子,前者不說也罷(因為是大戶的提款機),就以杜指為例吧,周初漠視令人失望的非農業職位增長,更挾消費者信貸劇降至1998年水平,居然仍闖越4年半來最高的萬一點關。
記得99年杜指初見11000點時,有「專家」跳出來喊36000點,結果如何?這次幾經艱辛重見11000點,卻靜如深海,是對企業盈利無信心,抑或看不透中期選舉結果,甚或……?!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