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過時過節,瓜子總是暢銷年貨,但售價廉宜的瓜子,卻在楊惠民眼中看出商機來。他以一隻鐵鍋起家,九年間炒出了固定資產值逾六千多萬元(人民幣.下同)的食品企業。
八四年,楊惠民在上海當工人時,發現市場上瓜子生意特別好,打聽之下,商店一天可銷五十公斤,而他家附近三、四個鄉鎮,每年銷售七十噸瓜子。於是楊惠民弄來一個炒鍋,買來生的葵花子炒起來,多次試製後,第一批十七噸香瓜子在當年春節銷售一空,龍橋瓜子亦開始薄有名氣。
購小龍人商標
楊惠民先以工廠附近的鄉鎮為根據地,以質優價廉打低其他對手,然後進軍浙江,立足上海。這樣,龍橋炒貨從香瓜子,發展到現在包括核桃、松子等二十多個品種,年產量也從最初三百五十噸增長到現在三千噸。最初幾年,龍橋瓜子單售炒貨,知名度不高。一次巧合,楊惠民看到滿街跑的孩子,到時間便乖乖地坐在電視前看兒童劇《小龍人》,他當機立斷,花了三十萬買斷小龍人的形象版權和註冊商標,並把工廠更名為上海小龍人食品總廠。
製冷飲品熱賣
後來,楊惠民意識到炒貨在熱天銷路不佳,便擲四千萬生產冷飲。兩個月後他們以小龍人商標推出果仁雪糕,大受歡迎,不到兩個月有超過一千萬銷售收入,成為上海市少數沒有淡季的食品廠;他亦搖身一變成為千萬富翁。
東方網/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