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新藝術:經濟轉型中國商機多

理財新藝術:經濟轉型中國商機多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了27年,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體系之一。從2000-04年,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為8.5%。從各方面的數據來看,在可見將來,中國經濟維持欣欣向榮的局面應不成問題。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經濟的增長動力可能與以往注重固定資產投資的模式有所不同,這從中國政府最新的「十一.五」規劃中可見端倪。

中國政府第11個5年計劃的落實日期將是2006年至2010年,目標是要令2010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較2000年時翻一番。在未來5年,經濟發展的動力,將成為投資的焦點所在。
在「十一.五」規劃中,中國政府明確指出要重組經濟增長結構,以往由出口、固定投資帶動的粗放型經濟將會有所改變,經濟發展將更注重有效益地使用能源、環境保護及內部消費增長,帶動GDP的上升。2006年將是「十一.五」的首個落實年,預期國家將有不少的政策出台,為投資者帶來機會。

產業趨向市場化

中央政府的目標,是在2010年將每單位GDP的能耗較現時減少20%,相信政府將致力於刺激產業趨向市場化發展,使各種能源產品應用及價格更為合理。
繼內地早前調高天然氣出廠價後,預期在煤、電力、石油、石化產品,甚至水供應仍會相對緊張下,一系列的改革市場價格機制的政策將會出台,有關商品的價格將會趨升,有利上游工業如煤礦和能源股等。
在新政策下,相信重複或過度投資的情況將會放緩。一些在產能方面出現過剩現象的下游企業如燃煤電廠、化工、水泥、鋼鐵和鋁等,將會受到較不利的影響。
繼2005年7月升值2%後,人民幣的升值壓力並沒有減輕,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余永成表示,以近期趨勢看,人民幣將在有管理幅度內緩慢上升。預期人民幣今年仍會升值,升幅介乎2-3%。
經過27年的經濟增長後,現時中國13億人口的人均收入已超過1000美元,人民在衣、食、住及行等基本生活需求已不成問題,群眾的焦點將會轉向如何從質素上改善生活環境;配合國家建立以消費帶動經濟增長的方針,預期本土消費及服務將會有理想的表現。

消費行業前景佳

一般估計,中央將會有連串推動本土消費的措施出台,措施可能包括加強社會保障、退休保障等強化消費信心的政策,也可能是包括提高公務員的薪酬及增加個人免稅額,推出免費教育機制,以及較全面的醫療福利,甚至是激勵個別行業的政策。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一般認為,在內地建立了良好知名度、行業內的龍頭企業將有所受惠,前景較好的行業包括保險、銀行及金融、能源、消費及基建等。
以保險業為例,隨着國內居民收入的增加,群眾對保險的意識將會與日俱增,而對退休後的生活保障需求亦會隨之增加,在市場中佔有領先地位的保險企業將會有所受惠。
再以航空業為例,人均收入的增加以及經濟蓬勃發展,亦會提升國民的旅遊及商務旅遊意欲,令航空業進入快速增長期。現時國內航空企業大都借入了為數不小的外幣債項,在人民幣升值下,將會為其帶來另類得益。此外,燃油價格的穩定及機票價格可能上升等潛在因素,亦有利航空企業。
另外,內地電訊業的估值相對偏低,加上國內改革電訊政策等利好因素支持,潛力亦不容忽視。
2006年,中國的投資商機處處,衡量過政府政策、經濟發展加上國民收入增加等因素,相信未來潛力仍然強勁。
荷蘭銀行「梵高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