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港如辯論比賽 - 陶傑

治港如辯論比賽 - 陶傑

政務高官面對「深層次矛盾」,頻頻失言,最新的一宗,是一位教育女官為教師們隆重「開年」,指出兩名教師自殺,與教育改革無關,不然怎會只有兩個?從邏輯來講,她這番話,是一種巧辯。兩名教師自殺,跟教育改革有沒有直接的關係?尚待清晰的人證和物證。
然而巧辯雖不同狡辯,也止於中學辯論學會的水準。這樣的答案,在「全港中學辯論比賽」之類的場合,是可以提出來的,先決條件是「辯方」只是一個中學生,而不是年薪幾百萬的教育女高官。
為什麼?女學生在大會堂的辯論比賽中可以這樣說,主管教育的女政務官不可以,因為學生辯論比賽,只是一種課外活動的練習,女政務官公開發言,卻必須考慮政治效果。

政治是不會跟你細辯邏輯的。例如,布殊承認:攻打伊拉克,當初的立據是錯了,伊拉克原來真的沒有大量殺傷性武器。好了,既然打錯了,那麼如何「改正錯誤」?人家伊拉克總統侯賽因成為待決之徒,是不是應該像韓農一樣,先隆重釋放,然後由美國向侯賽因提供巨額賠償,讓侯賽因官復原職,重新做總統?美國即使肯,恐怕輪到阿拉伯世界和中國,也不會答應。
既然打錯了,那麼美軍殺錯了侯賽因的兩個兒子,是不是布殊賠一個女兒出來,貝理雅也捐出一個兒子,自縛送到巴格達,讓復辟登位的侯賽因親手殺掉,以解心頭喪子之恨?
在中國的戰國和三國時代,當然可以,然而在現代世界,絕不可能,這就叫做政治。其中的奧妙,一眾AO和親中保皇喉舌,他們這輩子,也領悟不出來。
不是說要少講一些政治嗎?問題正是特區的政務官太不懂政治。這也不怪他們。當初考AO,要經過筆試和面試,誰要流露一點點對政治的興趣和魅力,怎會過得了前布政司霍德一類英國人虎視眈眈的法眼,一早就給刷出局了。剩下來入選者,被許為「天之驕子」,其實是天生最缺乏政治觸覺、政治能力、政治魅力的一群純粹的「非政治動物」(Politics-freeanimal)。
因為英國人是主人,只許他們玩政治,正如你家裏的菲傭,你永遠只讓她抹窗子掃地,你下次換傢俬、換牆紙,不會讓她來設計顏色,因為她是菲傭。現在,商人治港完蛋了,換作「港英」時代的政務菲傭治港,還不許他們「政治」,不必擔心,他們天生就不會,於是「羅太」嘴巴不牢又吃螺絲了,港人又怨憤了,「中央」又憂心了,這樣的「香港回歸」,鬧劇連場,這就是共產黨永遠不明白的深層次原因,大家看,好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