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四十秒就有一個缺陷兒出生!」受到遺傳基因、社會環境和行為等影響,中國每年逾一百萬名嬰兒呱呱落地之際,已患上腦積水、唇裂、地中海貧血症等疾病,而這些不幸的家庭,又以貧苦老百姓居多。有鑑於此,國家計劃生育部門在全國推動「出生缺陷干預工程」,希望透過向孕婦推廣營養素、宣傳等方式,減少缺陷嬰兒的誕生。 中國專題組
國家人口出生缺陷干預工程首席科學家、世界衞生組織生殖健康合作中心主任鄭曉瑛,前日接受《南方周末》專訪時表示,內地在二十年前開展的大規模出生缺陷調查發現,全國每年約有三十萬至四十萬缺陷兒出生,但這僅是產後七天內發現的腦積水、無腦兒、脊柱裂、腦脊膜膨脹等等,有明顯結構性畸形的病例。
年逾百萬嬰有缺陷
她續稱,其實出生缺陷還包括先天性智力低下、先天性耳聾等功能和代謝方面的異常,許多情況在出生時並未顯現,像地中海貧血症、半乳糖血症等更需特殊化驗方可診斷。國際通例是出生時統計的缺陷兒,是實際缺陷兒數據的三分一至四分一,這意味着中國每年實際出生的缺陷兒至少在一百萬名以上。鄭曉瑛說:「用一個比較形象的說法,我國每隔四十秒就有一個缺陷兒出生。」
推廣孕婦用營養素
二○○○年,中國當局決定將提高新生人口質素,定為今後人口和計劃生育的重點工作,並啟動了出生缺陷干預工程,透過推廣應用複合孕婦營養素預防神經管畸形、編寫出生缺陷預防的宣傳單張、加強培訓技術人員等方法,在全國各地展開各種干預活動。
鄭曉瑛強調,內地的缺陷兒多生在農村,另一特點是母親愈窮,嬰兒的神經管畸形發生率愈高。在農村,生育一個嚴重出生缺陷的嬰兒,足以使一個家庭傾家蕩產,淪為赤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