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控(005)氣勢如虹,但是你有沒有留意到,本港所有的大證券行的分析報告,幾乎全建議投資者賣滙控。為甚麼這些大行的分析報告錯得如此厲害?大行不是人才濟濟嗎?
非也!在大行當分析員,分析能力根本不是最重要的聘用條件,最重要的反而是英文寫作能力。
吸納人才本末倒置
大行對報告的英文水平要求很高,英文水平不夠好而分析能力強的畢業生,根本進不了大行。
還有一些大行更莫名其妙,不但要英文水平非常好,更只聘用海外留學生,特別是留美學生。這些只聘用「海歸派」的大行,更進一步將本地大學畢業的人才趕走。大行如此趕人才,使我懷疑大行裏到底有真正的分析人才,還是一群只會寫一流英文的作家?
當然,大行裏還有洋人人才,可是,第一流的洋人才是分析美股的,分析港股的絕非頂尖高手。
以上所述,是假設大行的分析員是很認真的分析,只可惜水平不夠,以致預測不準。大行報告出錯的另一個可能性,則該用陰謀論來解釋。
刻意唱淡另有目的
還記得去年領匯(823)第二次上市嗎?領匯上市前,差不多所有的大行分析報告全部建議投資者不要申請,甚至連包銷商高盛自己也唱淡領匯。結果如何呢?結果是許許多多散戶中計不敢申請,大行自己則爭先恐後大手申請,上市後更努力地在市場買入。這不是陰謀是甚麼?
去年領匯上市前,我已寫過文章,勸大家不好相信大行的唱衰言論,可惜有許許多多沒讀《蘋果日報》的小股民都被大行言論嚇壞,因打退堂鼓而坐失良機。
現在滙控股價高升,是誰在買?當然是大行而不是散戶!一隻手大量買滙控,另一隻手寫報告建議投資者賣滙控,這是不是精神分裂?
曾淵滄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