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胡恩威 - 吳靄儀

答胡恩威 - 吳靄儀

文化界熱心人士胡恩威批評立法會西九小組委員會《第二期研究報告》沒有處理文化政策,只提供財政及權力上的建議,以及《報告》中的西九發展不是由懂得藝術的專家主導,而是由政客主導,令他感到不滿。我想回應一下。胡恩威和其他文化界人士在小組諮詢公眾期間屢次親自到立法會發表意見,小組成員十分感謝,而他們的意見是小組的建議的重要基礎。事實上,我們的建議,正是文化設施,應在文化界以至關心文化發展的香港市民參與指導之下進行,在建築工程方面,則應由公營機構負責;立法會的角色,主要是監管資源的運用,確保是符合公共財政規則,及達到原訂政策目標和公眾利益。要搞活文化,就要創辦一個鼓勵文化界踴躍參與,並且確保他們的參與得到重視的架構;這是小組委員會的清晰信念。

因此,我們在《報告》中「結論及建議」的一章(特別是6.27-6.31段),呼籲政府盡快設立法定機構,推動西九文娛藝術區的發展,我們認為,這個「臨時管理局」應在規劃及推行的階段,就要擔當積極的角色,包括確定要建的文化設施硬件及軟件是切合文化政策需求及其優先次序,這個過程必須包括與文化界及市民的經常諮詢和互動。我們提出一個對香港而言較為創新的做法,就是仿效畢爾包都會30協會,設立最少兩個諮詢委員會,一個為相關界別人士,一個為市民大眾,法定機構有責任在每個階段都向諮詢委員會徵詢意見,初時可限於西九文娛發展,但最終擴至各項影響文化藝術長遠發展事宜。如果法定機構不接受某項意見,就有責任向公眾切實解釋。我們增設《意見滙編》,就是作為謙虛的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