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中國致力刺激內需

理財智慧:中國致力刺激內需

全球外滙儲備的排名,第一位是日本,第二位是中國,後者的外滙儲備有7000多億美元。
外滙儲備的出現,主要是外貿存在盈餘,又或者有大量資金流入所致。中國近年有世界工廠之稱,國內生產大量消費品出口,造成外貿存在盈餘;但大量貿易盈餘的結果,就是貿易摩擦增加,歐美的保護主義抬頭。

在世界市場說「不」

外貿的生意愈來愈難做,而國內的生產成本亦上升了不少,中國經濟的發展,似乎不能再依賴外貿帶動,所以在第十一個5年計劃之中,已主動把出口帶動經濟策略轉為內部需求帶動。因為火車頭不再看重外貿,中國在世界市場之中便能夠說「不」。
過往中國的外滙儲備有很大部份是美元,而管理這些外滙的辦法,就是買回美元資產,例如美國國庫券。
因為美國外貿赤字龐大,所以每年都要發行政府債券,但近年美國與中國的關係不算得好,時常都會在一些經濟事項之中出現分歧,而中國每次貿易盈餘都要買回美債的做法就未必是最佳。

減購美債利淡美元

近日有報道指中國有意降低吸納美債的規模,市場恐懼美債少了需求,會把利率抽高,而美元因為少了需求的關係,亦會大幅貶值,影響美國經濟。
當然,這種想法可能是過慮的,但事件反映中國在國際經濟領域上的影響力已愈來愈大,卻是不爭事實。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