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出商機<br>中大生發明製生物柴油獲廠家投資

創出商機
中大生發明製生物柴油獲廠家投資

【本報訊】年輕人創意無限,若善加利用,很多小創作不難成為一門大生意。中文大學十一名理學院及工程學院學生,憑藉三個既實用又具創意的作品,獲得被譽為學界奧林匹克的「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的一等獎,當中名為「化廢為生物柴油以紓緩能源危機」的作品正申請專利,並獲本港廠商投資,擬於半年後推出市面。 記者:黃慧珊

就讀環境科學系碩士課程的黃耀光,自言由中學開始已對環境科學甚感興趣,「我上網睇到啲提煉植物油用剩嘅物料價值好低,所以就想試吓有無機會做到柴油。」他指出外國的生物油多數由植物油提煉,成本較高,他現在使用的原材料,價錢便宜一半,產生的馬力可與超低硫柴油相比,但釋出的懸浮粒子則少二十倍。

控制成本遇困難

在控制成本方面,黃耀光曾遇到困難,「𠵱家啲人唔平唔會用㗎,我哋又要做到好似石化柴油咁嘅價錢,所以過程就比較難。」但利用提煉植物油用剩嘅物料製造生物柴油,其副產品竟然是天然的維他命E,能賣給藥廠作製藥之用。目前已有一間本港廠商願意對他的研究項目作出投資,預計半年後在本港有售。
同樣得到一等獎的,還有電子工程系的七名博士及碩士生,「無袖帶式可連續監測血壓的新型多功能聽診器」設計者之一的陳振雄說:「𠵱家啲醫療開支咁大,我哋呢個設計,一嚟係唔使等啲老人家因為做例行檢查要特登去一去醫院,而且醫生得到啲數據後,發現唔妥先主動叫病人返去檢查,可以慳番唔少醫療開支。」該儀器打破現時聽診器只能由醫生用耳筒聽的限制,能接駁任何電子儀器如電腦及電子手帳等,更可透過連接電話遙距傳送數據,使病人能在家量度心電圖及血壓等數據後,把資料直接傳送到醫院作紀錄,該項目現時已於國內取得專利。

作品展覽至後天

至於憑着「虛擬針灸」獲得一等獎的三名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碩士生,利用電腦模擬真實人體結構,使用者利用連着電腦的刺針,在空氣中模擬針灸的過程,使用者的力度及病人的反應,都會在電腦的螢光幕中顯示出來,達到真正模擬針灸過程的效果。獲一等獎的三項作品,連同中大得到的其他獎項會於本月十一至十四日在中大圖書館舉行的「學生創新與創業作品展覽」中展出。

中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碩士生(左起)謝永明、王光宇及王興鶴設計的「虛擬針灸」,能讓中醫生練習針灸穴位。

「新型多功能聽診器」是中大電子工程系博士及碩士課程的張新宇(右)、陳振雄(左)及其餘五名同學的傑作。

中大學生在「挑戰杯」中奪得佳績,與校長劉遵義(中)合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