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強積金管理局正研究制訂全港三百多個強積金基金收費的比較平台。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預期這個平台可增加各基金的透明度,從而增加市場競爭,令到基金的收費有下調空間。
馬時亨昨在立法會上表示,由於各基金的收費結構較為複雜,積金局需時收集資料,故並無擬定製成比較平台的時間表。港府數字顯示,目前本港共有三百多個不同類型的強積金投資基金,由十九個受託人管理。
馬時亨稱,積金局已就強積金基金及非強積金基金的成本結構作概括比較,發現兩者基本上十分相似。
主要倚靠市場力量
他指出兩類基金通常都需向基金的營辦人及其他服務提供者支付年費或月費,另外還有多項小額收費,如與保管人、核數師、基金成立和法律服務有關的費用。所有基金也會收取與買賣投資產品有關的交易費用。但許多非強積金基金會收取首次認購費,但目前強積金基金一般會豁免或不收取此項費用。
他強調,強積金計劃主要是倚靠市場力量,來釐定強積金基金的收費。積金局早前實施的《強積金投資基金披露守則》,也是為了提高收費的透明度,增加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