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本周一成交高達408億,創了七年新高,而上次的紀錄是金融風暴之後,港府入市救市之時所寫下。在沒有政府買盤之下仍能夠有這樣大的成交,可見港股確實有資金支持。
對比於七年前,香港市民財富縱使有些增長,但增長速度絕對不會造成這樣大的成交金額,亦沒有可能支持得到股市每天300億以上的成交。由此推斷,這些股市交投,大部份是來自機構性投資者。
有助吸引資金
現時港股的市值達到8.6萬億元左右,市值排名由全球第九位躍升至第八位。在亞洲區內,市值亦僅次於日本。
今年會有中國銀行及中國工商銀行兩隻重磅股來港上市,屆時港股市值會進一步上升,市值排名更可以再上層樓,挑戰加拿大或德國市場。
當一個地方的股市規模愈來愈大,其重要性便會增加,基金經理在投資之時,不得不理會這個地方。例如市場上的亞洲基金,因為香港是區內第二大市場,所以基金會有一定比重投放在香港市場之內。如果基金是「日本市場除外」的,更可能把香港的投資比重調至最大呢!
市場愈大,反而會吸引更多的基金投資,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市場焦點投放在亞洲,而憧憬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港股可以有更佳的發展,香港應該好好把握這個機遇。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