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產品價廉保暖不漏水<br>南極探險英雄推介風褸

中台產品價廉保暖不漏水
南極探險英雄推介風褸

【本報訊】近期天氣驟寒驟暖,令市面各類風褸大行其道。風褸款式日新,如內藏保暖頭套手套等,而風褸物料也愈來愈多樣化,但價錢相距可達數千元。有研究紡織製衣的學者提醒,指貴價風褸或只因名牌效應,不同物料的功效,差異不會太大。 記者:翁煜雄

剛完成南極之行的攀山訓練中心老闆鍾建民表示,國際品牌風褸多用Gore-tex或Event等知名物料製成,如MountainEquipment推出的Gore-tex風褸,衣物駁位以高壓製,阻擋雨水從衣縫入侵;Rab的Event風褸則備全新拉鏈設計,可遮蓋拉鏈齒位,加強擋風雨功效,「但成二、三千蚊件,未必人人負擔到。」
他說,台灣及內地風褸多採用新興及較便宜物料,如SnowWolf的Dentik風褸,車工及款式不俗,「每件都送一個用Dentik料做嘅細袋,放啲滾水入去,唔會漏水,但熱氣就喺塊布冒出嚟,證明佢防水但透氣。唔係去極凍地方都夠用,去滑雪可以着住佢。」

專家:不同品牌 分別不大

保捷行亦有售不同物料風褸,如GoliteWizard多功能防水褸,採用三層防水叠合物料Alchemy3,領內置保溫頭套,手袖內藏保溫手套,均可隨時取出保暖。另有防水透明手表視窗,毋須捲起手袖看表。Clarity超輕防水褸則用Alchemy2防水透氣布,因只有兩層叠合物料,只重三百克,易摺合收藏;而僅需單手操作的帽子調節釦,可在突然下雨時快速索緊帽子。
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系副教授吳文正表示,不同品牌防水透氣物料技術分別不大,多由兩、三層物料組成,主要是面層的人造纖維具防水功能,而製造商以超聲波技術,在纖維穿出極細微的小孔,只讓空氣透過,體積較大的水珠不能通過,達至防水透氣功能。
他說,風褸價錢差異或來自價格不同的纖維,及車工精細度,而國際品牌亦會動用較多新技術開發支出,「好大程度可能只係品牌效應,滿足到客人虛榮心。」

SnowWolf的Dentik風褸車工不俗,拉鏈亦備防風功能。
陳亮華攝

部份風褸內設有保暖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