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投資通訊《藍籌經濟指標》最新的調查顯示,美國今年料可創造逾200萬個新職位,「打工仔」實質收入升幅亦可望較去年升逾一倍。不過,面對樓市及消費市道恐冷卻下來,美國經濟增長有放慢之虞,惟通脹將受惠於能源價格回落而降溫。
【本報綜合報道】這項調查在上周三和周四進行,受訪的53名經濟專家預測,美國今年將增加211.2萬個職位,即平均每月有17.6萬個,比去年的每月16.8萬個多4.8%。但愈來愈多人會趁市道好轉重新求職,故此失業率今年內不易顯著改善。
消費市道或不及去年
預期美國受薪人士今年的實質可支配收入按年增加3.2%,升幅比去年估計的1.5%高出逾一倍,受惠於就業市道好轉令薪資加快上升,以及名義通脹放緩。
然而,專家預測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將放緩,由去年的3.6%減弱至今年的3.4%,而樓市降溫是經濟面對最大的不利因素。
美國今年首季度消費開支可望升3.1%,升幅好過上季的0.6%。但今年全年消費開支增長料由去年的3.5%,放緩至2.8%。
聯儲局公布,美國去年11月份消費者信貸出乎意料地下跌6.488億美元,主要受汽車及遊艇供款減少影響。市場原先預測信貸額會升50億美元。
通脹降溫紓加息壓力
調查又發現,預期美國今年的名義通脹率將從去年的3.4%降至2.9%,反映能源價格將穩中趨降;不過,撇除較反覆的食品及能源項目,核心通脹今、明兩年料將輕微加快至2.3%,因薪資趨升及生產力增長減緩。
另據彭博資訊的調查,受訪的72名分析員預測,美國今年度消費層面通脹將由去年的3.7%放緩至2.8%,經濟增長預測則與《藍籌指標》的調查相同。
分析員指出,隨着通脹減慢,聯儲局今年再加息兩次後,應會鳴金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