譽滿全球的百老匯音樂劇《歌聲魅影》(ThePhantomoftheOpera),周一在紐約演出第七千四百八十六場,終於打敗《貓》(Cats)的紀錄,成為百老匯史上最長壽音樂劇。不只長壽,還最具價值,自一九八六年在倫敦女皇劇院首演以來,《歌聲魅影》在全球票房錄得三十二億美元(二百四十八億港元),史上最高收入的電影《鐵達尼號》,票房也不過是十二億美元(九十三億港元)。
《歌聲魅影》破紀錄,劇中常常戴着面具的男主角「魅影」,周一晚不再做魅影,而是開開心心走到台前,跟音樂劇大師韋伯(AndrewLloydWebber)、金牌監製麥金托什(CameronMackintosh)和一眾新舊演員,參加慶功化妝舞會。
在百老匯打破《貓》紀錄
先後譜出過《萬世巨星》(JesusChristSuperstar)、《貓》、《貝隆夫人》等著名音樂劇的韋伯說:「難以形容這種感覺,當年《貓》創下紀錄時,我曾跟朋友說:『應該明白有些事可一不可再』,《歌聲魅影》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改編自法國名作家勒魯(GastonLeroux)一九一一年同名小說,《歌聲魅影》是一齣哥德式音樂劇,講述在巴黎歌劇院內神出鬼沒、毀了容的天才作曲家,跟女高音姬絲汀發生的愛情悲劇。
《歌聲魅影》在倫敦首演以來旋即風靡全球,一九八八年一月二十六日登陸紐約,在MajesticTheatre長期公演,並先後在全球二十四個國家,包括香港、布達佩斯、東京、台北、聖保羅、埃森等一百一十九個城市演出逾六萬五千次,入場人數超過八千萬。
「逃避現實和浪漫地界」
成功把《歌聲魅影》搬上舞台的韋伯,多年前在紐約逛第五大道的書攤,無意中翻開勒魯的小說,讀下去更為之着迷,尤其是最後一節,講魅影的屍首被發現時,手上還戴着姬絲汀的戒指,韋伯深深受到打動,於是創作名曲《歌聲魅影》和《夜半之音》(TheMusicoftheNight),令觀眾不自覺地墜入「魅影」世界,感受的「魅影」悲慘遭遇。
韋伯認為《歌聲魅影》成功之處,是觀眾喜歡在「逃避現實和浪漫的地界」中尋找自己。韋伯的鬼斧神工令《歌聲魅影》勇奪七個百老匯的東尼獎項,第一代魅影的男主角克勞福德(MichaelCrawford)更獲頒最佳演員獎。
英國《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