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2006年,港股首周表現十分亮麗,在大成交的配合下,港股保持強勁升勢,昨日更升穿05年時15500點的高位,但無論大市06年的表現如何令人眼前一亮,其光芒仍然被一眾內地金融股所蓋過,當中尤以交通銀行(3328)的表現最受注目。
觸發交行大升的原動力,是《人民日報》旗下的《國際金融報》在上周引述消息人士指出,銀監會將會放寬外資持有內地銀行股權上限,措施包括放寬滙豐控股(005)持有交銀20%的上限,而有關政策最快可望於農曆新年後實施。有關消息即時惹來市場憧憬,認為滙控將會在短期內增持交行,從而成為交行展開新升浪的導火線。
滙控執行董事王冬勝在上周四表示,滙控現時最關注的,是與交行之間的合作及互信問題,而不是增持股權,但有關解釋並沒有阻礙交行股價的升勢,交行股價昨日更升至4.20元的新高。由此可見,滙控是否增持交行,並非投資者關注的重點,目前市況跟紅頂白,當炒的自然繼續當炒。
基本條件遜建行
如果以今年首周表現分析,交行的表現明顯較建設銀行(939)為佳,但一個困擾不少投資者的問題是,如果以市值、股東資本回報率、資本充足比率,甚至PE等基本因素去作比較,建行均比交行為優勝,但為何建行上市至今,表現仍然遠較交行落後?
出現這種情況,很主要的原因是投資者一直憧憬着滙控入股交行成為策略性股東後,將可透過其管理銀行的成功經驗,幫助交行提高盈利能力,改善交行的營運質素。故此,交行的基本因素雖然較建行為差,但股價表現卻較建行為佳。
不過,投資者亦要小心,這個憧憬最終可能會令交行日後的回吐壓力遠較建行為大,因為滙控的入股是否真箇能改善交行的營運,相信要待2月或3月交行公布全年業績時才有答案,由於滙控與交行的合作只是短短1年時間,對交行業績所帶來的刺激,相信亦不可能在短期內充份反映,但如果投資者對「滙控效應」過於憧憬,這只會加速交行見頂的時間表,同時亦只會加快交行的回吐速度。我認為有貨在手者,可以設定4元作止賺位。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