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為新。我三百年老的房子裝修卻為舊。雖然不大可能回到我們童年時本來的明清舊貌,希望盡人事靠近。
那時房子地板是麻石條,牆腳是五則麻石板,牆是灰白青磚,頂是瓦片,樓梯屏風廚櫃全皆木製。後來為了避風擋雨,將最具特色的天井鋪了水泥頂,弄了二樓一個房間與天台。再後來,我們都在外面上課,將地板變成綠白階磚,綠色磁磚牆,回來看到,嚇個半死。村子的舊貌漸變,整條本為明清青灰黑色的村子,變成四層高階磚鋪的新房子,再後來綠色田園及魚塘也變作塵土飛揚停車場,一條本來大可申請聯合國文化遺產的村子宣告死亡;看看村尾較近天水圍西鐵站,香港獨一無二的古塔聚星樓,一邊是貨櫃,另一邊是燒烤場,慘痛啊慘痛!
六百年及四百五十年的兩所大祠堂仍然完好,祖堂的書室及清暑軒總算見得人;只有幾戶堅持保存百年老屋,偌大的先祖家當餘下凌亂、粗鄙、庸俗但仍有人住的文物廢墟。
母親說老屋的門窗陳舊了,不如換掉吧。自己心中嘀咕多年,未曾為阿爺留下的家作過些甚麼貢獻,不如趁機會,好好給它「翻舊」!好運遇上好聲好氣的師傅們,配合、建議,加倍肉緊為這個回到舊時的工程施工。很多細節都回不去簡約樸素,只求在視覺、色調及空間感覺上盡量回到童年記憶便好。
很久沒有如此興奮,努力挑選合適的燈、神匱、石塊、木材、磚瓦;好運遇上錦田一家書室年久失修倒下,問過主人,將那些肥大結實的古老青磚運回來使用。大廳本來高近二十呎的大木門夾已被蟲蛀,叔公家今年拆舊建新,母親見好好一雙高大門夾,捨不得他們扔掉,開口要了,一直保藏在我們另一所老房子,這次剛好舊物可再用,不論大小、顏色、質感完全恰到好處。這下好了,盤算着掛哪些畫,種荷還是睡蓮,祖母數十年前用花盆種的老桂花仍在,讓它繼續站在同一空間為我們靜靜吐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