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月最後的兩個星期,筆者應一些傳媒朋友的要求,推介股份作2006年的重點投資,因此筆者在上月便先後多次在兩個電視節目中及某些報章推介滙控(005)及中銀香港(2388)兩隻銀行股。
筆者看好銀行股的原因頗為簡單,純因利率快將到頂,而推介滙控的原因則是基於美元到頂回落,英鎊將逐步反彈所致。
近期筆者已在本欄多次指出,上年滙控股價升勢乏力,並非滙控不願上升,而是受英鎊兌美元轉弱所致。
查實近期在英國倫敦以英鎊買賣,股票編號HSBA的滙控,其走勢頗為強勁,其股價已逼近3年高位950便士,只是英鎊早前積弱,令其折算回港元時,不能反映其升幅,故此,在美元到頂,英鎊轉強時,本港的滙控便可反映倫敦滙控的升幅了。基本上,滙控相對英鎊的情況與思捷(330)相對歐元之形勢頗為相近。
順帶一提,滙控股價與英鎊之相互關係,據聞亦有一些對沖基金以之作為短線炒賣策略。
有可能派特別息
至於推介中銀香港的原因,則有點巧合。事緣在上兩個月,當筆者在兩個投資課程中,講述研究銀行股的方法時,便以中銀香港的數據作為講解資料,無意間察覺中銀的「資本充足比率」(CAR)極之高,有一點不尋常,不排除有一定投資價值,相信有參加這兩個課程的同學仍有印象。
首先根據中銀國際的資料顯示,中銀去年6月的CAR為15.74%,較恒生(011)的CAR12.4%高,同時中銀的第一資本充足比率Tier1CAR為14.9%,而恒生的則為10.4%,亦是中銀較高。
此外,若進一步將中銀的Tier1CAR比率與其TotalCAR比率作比較,根據DBS的資料顯示,則中銀的Tier1CAR/TotalCAR高達94.5%,此乃本港的銀行股中最高的(其中)1間,遠高於中銀實際需要的數量,而由此推測,中銀除了可改善其股東資本回報ROE外,亦有可能派發特別股息。
而筆者猜測中銀的TotalCAR比率較高的背後動機,相信是因母公司中國銀行快將上市所致。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本港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