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覆核個案增<br>李國能:政治問題不應法院解決

司法覆核個案增
李國能:政治問題不應法院解決

【本報訊】司法覆核個案大增,已引起司法機關重視。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指出,○二年只有約一百宗司法覆核個案,近兩年已增加至每年約一百五十宗,他認為涉及經濟、社會及政治的問題應透過政治程序解決,而非交由法院處理。民主黨副主席何俊仁指出,司法覆核增加與政府行使權力不當,及繞過立法會有關,以致引起市民挑戰。 記者:莊曉陽

新一屆法律年度昨天正式展開,李國能在開啟典禮的致辭中,花了大篇幅談及司法覆核所帶來的問題。

政府官僚屢被挑戰

李國能表示,他執業三十年以來,其中一項最顯著的發展,就是司法覆核個案不斷增加,近兩年增幅已穩定下來,都是維持在一百五十宗左右,涉及範圍則大為擴闊,當中有些案件令社會高度關注在所難免,法院的裁決也往往會引起政治、社會及經濟重大迴響。
李國能指出,司法覆核個案日漸增加,但市民未必了解司法覆核的功能。李強調,涉及社會、經濟及政治的問題,應該透過政治程序解決,不應由法院解決,法院也無法提供萬應良方,而目前已有制度防止濫用司法覆核,法院去年頒布了十二個命令,涉及十個當事人,防止他們濫用司法程序。
身兼法律界人士的民主黨副主席何俊仁表示,特區政府決定容易引起挑戰,因為政府部門作風官僚,政府本身認受性不足,又繞過立法會,例如領匯事件,若政府願意先交給立法會修例,就可避免公屋居民盧少蘭挑戰。

法援開支年達四億

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表示,若政府「踩鋼線」,又繞過立法會,這是會引起市民挑戰,但每年一百五十宗案件並不算多。
李國能致辭時又表示,法律援助開支去年達四億元,法援署應該研究把調解發展為解決糾紛的另一途徑,以減省法律費用,增加效益。
另外,政府已重新考慮把立法會遷往添馬艦,李國能已向當局重新要求將終審法院遷往立法會現址,相信當局會積極考慮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