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不知米何來 顯示學前教育貧乏<br>六成幼童從未坐過草地

三成不知米何來 顯示學前教育貧乏
六成幼童從未坐過草地

【本報訊】從前小孩子玩碌地沙、通山跑都是常見的事情,但根據調查發現,本港六成受訪兒童從未躺卧或坐在草地上,而且分別有逾三成及四成的兒童不知道稻米及食水是從何而來,當中更有的說稻米是從樹種植而來,反映兒童對環境認知薄弱。有團體指出,環境教育應從小做起,除能培養他們愛護環境外,更能啟發他們獨立思考,促請政府正視學前教育的資源分配問題。 記者:黃慧珊

問及日常吃的稻米從哪裏來,二百九十一名三至六歲半學前兒童的答案包羅萬有,有的回答是從樹種植而來、有的說是從飯煲而來,有的更回答是從地鐵而來,超過三成回答「不知道」;只有約三成兒童回答「農夫」、「田」及「種出來」等。

訪問30間幼園學生

該調查由綠色力量於去年九至十二月,訪問本港二十至三十間幼兒及幼稚園的學生。該會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表示,面對城市化的問題,兒童對環境認知不足實不為奇,家長及學校應加強環境教育,使兒童認識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令他們懂得愛護環境。
調查又指出,近六成兒童未曾試過躺卧或坐在草地上。五歲的余明姿說,媽媽因為地上骯髒而不准她坐草地。鄭睦奇稱,現時的兒童很少接觸大自然,家長應多帶他們到郊外遠足,嗅嗅花香、甚至可帶他們看馬騮,以及多講解一些簡單的環境問題,「日常生活好多嘢都可以教吓佢哋,好似喺屋企樓下見到棵樹又可以講吓,食完包餅同佢講吓張包裝紙會去邊,少少哋咁同佢哋講,佢哋會好容易應用番出嚟。」
他指出,現時的教學資源多集中在中、小學,該會也有調查顯示逾八成教師認為市面缺乏環境教育教材,故去年該會成立「幼兒綠校網」,免費為會員學校提供教材、教師培訓及舉辦參觀等活動予學生,增加學前兒童對環境的認識。

家長過份保護子女

家庭醫生關嘉美覺得兒童「無試過瞓草地好可憐」,「無病無痛、無傷風應該畀佢哋多啲接觸大自然啦,只要玩完返屋企換衫、洗手、沖涼就無問題。」她強調,現時很多家長都過份保護子女,但兒童經常留在家中會影響健康,所以鼓勵家長多帶子女到公園玩耍,而且現在香港仍未出現禽流感,接觸雀鳥危險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