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顯示,美國財金官員的言論最信不過,特別在息率走勢方面,他們的預測與利率的實際走勢,往往未必一致。這項研究所使用的數據是由1992年開始,綜合了近十多年的數據而成。
平時投資者會特別留意聯儲局有關的消息,希望從中得知未來息口走勢,好安排投資策略。而聯儲局發放消息的渠道,分別為:
(1)聯儲局主席一年兩次的國會聽證演詞;
(2)公開市場委員會議息會議後的聲明;
(3)公開市場委員會議息紀錄;
(4)美國財金官員的言論。
以上各種渠道,可信性最高的是聽證會的發言,最低的就是財金官員的言論。
格林斯潘的言論,一向以模稜兩可見稱。如果能從他的講話內容中預測到未來息口走勢,必然是一個很厲害的解讀高手。
其實作為財金官員,如果真的信奉市場自由經濟的話,最好讓市場自行調節,例如數據之中反映有需要加息便加息,而不是設定指引,按官員的意願去加減息率,因為這樣會扭曲市場供求,未能達致最佳的效果。
避免影響市場
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深明此道理,所以他的言論一向含蓄,盡量不會影響市場,以免投資者讀了他的言論而胡亂猜測息率去向,因為只有按他們本身意願而進行的投資,才能讓市場真實反映供求狀況。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