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會:「鑽」與「洞」

三十會:「鑽」與「洞」

還記得從一個市場學教授學了一句話:「顧客想要洞,不是鑽。」(Customerswantholesnotdrills.),這看似淆惑視聽,卻有深意。
顧客買鑽是為了鑽洞,「鑽」是工具,「洞」是目的,所以對洞的要求就支配了對鑽的需求,假如有另一個更好造洞的方法,鑽就可能被取代。同樣,「洞」其實也只是工具,它對顧客沒有自身的意義,其目的可能是用於牆上掛物;若有更便捷牆上掛物的方法,例如是魔術貼掛鈎,那麼「洞」也可能被取而代之。所以了解顧客購物的真正目的和需要,才能準確釐定產品定位,更有效掌握市場潛在的挑戰與機會。

捨本逐末「忙」變「茫」

這鑽與洞的思考,在很多範疇上都可以應用。我們很多時候做事,都花了很多精力時間於做事的方法上,卻遺忘了事情本身原來的目的,捨本逐末,從「忙」致「忘」,最後變「茫」。在家中,夫妻為了年度旅遊安排而爭執,各持己見,各不相讓,最終傷了感情,忘了旅遊原為了促進他倆感情。在公司裏,公司希望藉着流程改造去增加工作效率,推行時卻不得其法,變成了有形無實,為做而做的「交功課」項目,最後增加了工作負擔,減低了工作效率。
在社會中,各方英雄為政改方案爭辯,當中焦點只有普選時間表,普選由原來「工具」變成神聖不可侵犯的「目標」。選舉方法本身原是要得好政府,好政府是要為人民謀福祉,所以沒有必然好的選舉方法,最終視乎人民的利益為判斷好壞的依歸,因時制宜。
人的一生也是一樣,財富、物質、地位往往被誤為人生的目標,人窮了一生去追求,賠上家庭、健康和有限的歲月,最終可能恨錯難返;正如聖經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在這方面,誤當工具為目標,後果可嚴重啊!
方瑞文
工程師
www.30sGrou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