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售資產房會實收四成 <br>

出售資產房會實收四成

接手管理房委會一百八十個商場及停車場的領匯,幾經波折終於去年底成功上市,令房委會瞬間致富,坐擁逾五百億現金。但原來房委會透過出售資產所得的三百四十一億元,扣除這些商業設施的資產淨值、籌備領匯上市的房署員工薪酬開支及訴訟費等後,帳面收入只有一百三十八億元,實收只有四成。

議員質疑賤賣

房委會財務小組委員會昨首次披露分拆商業設施後的入帳細節。房署助理署長黃寶源表示,分拆商業設施後有三百四十一億元進帳,但扣除這批設施的一百九十億元資產淨值、數百名籌備分拆及上市的房署員工十億元薪酬開支,以及約二億元律師費及訴訟費等後,房委會今年度商業樓宇帳面收入只有一百三十八億元。但黃說,該批商業設施原屬房委會所有,籌備上市的員工亦屬房署員工,故房委會實際毋須支付這些費用,因此實收仍是三百多億元。
前年成功阻止領匯上市的立法會議員陳偉業質疑,房委會低估了籌備領匯上市的開支預算,「得百幾億實質收益,呢啲重唔係賤賣資產?」他會要求立法會跟進事件。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