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總理沙龍中風或導致癱瘓,再次將以色列帶入風暴中。在即將舉行的三月大選中,沙龍早被認定是大熱人選,他為此次大選更組建了前進黨,該黨從左翼工黨以及右翼利庫德集團吸納重要人物。但是,若他病後真的要結束政治生涯,政局真的會如觀察家所言般不穩定嗎?
巴里.魯賓 以色列跨學科大學國際事務全球研究中心(GLORIA)主任
沙龍的個人魅力無疑使前進黨廣受歡迎,除了他的保守態度和民族熱誠吸引右翼支持者外,其新的安全戰略,包括從加薩地帶全面撤軍,又吸引了左翼支持者。沙龍是理想的中間派候選人,他是調和了鴿派手段和鷹派觀念的領導人。
前進黨可能會因為沒有沙龍的領導而得到較少選票,但某些選民將會因同情病難中的領導人而改變意向。實際上,民意調查表明該黨仍將獲得最多選票。而且,前進黨仍有三位備受矚目的領導人:代總理奧爾默特、前總理及工黨前領導人佩雷斯,及前任辦公廳主任及國防部長穆法茲。他們之間雖有分歧,但看來仍可以領導前進黨得到勝利。
選民離棄右翼
同時,左翼和右翼的新任領導人定位過於極端,無法重奪中間地帶。左翼工黨現領袖佩雷茨是一名工會領導人,欠缺全國性領導經驗,亦不了解安全問題,許多以色列人都不信任他的治國能力。一般預計,該黨會在大選中名列第二並與前進黨組成聯合政府。沒有了沙龍,佩雷茨可能在聯合政府中具有更大的力量,特別是奧爾默特比沙龍更願意採納看來是鴿派的政策變化。這個組合會出現問題,但仍將是組成穩固政府的基礎。
右翼則是利庫德集團現領導人內坦亞胡。內坦亞胡本來很有機會繼承沙龍的領導地位,但由於他反對從加薩撤軍,又強烈批評沙龍,從而失去了繼承人的地位。為了贏得利庫德集團殘餘舊部的控制,內坦亞胡不得不大範圍右轉。若內坦亞胡能重新贏得中間選民,就可能在後沙龍時代東山再起,但在即將到來的選舉中,選民看來將對他棄之不顧。
沙龍代表了一個新的全國性一致意見,反映了國家形勢的深刻變革,最少三分二人民接受。為了換取全面和平,左翼贊成以色列走從一九六七年開始佔領的絕大部份領土撤軍,並接受巴勒斯坦國。然而,右翼則一致認為巴勒斯坦並非真正和平的夥伴。
支持撤軍決定
由於以色列人總體認同繼續佔領土地,特別是佔領巴勒斯坦人聚居的地區,並不符合國家利益,左翼的撤軍主張因此得到支援。冷戰已經結束,蘇聯解體,阿拉伯世界變得很弱,與阿拉伯國家發生常規戰已經不可能。以色列佔領這些土地的戰略考慮已經過時了。
與此同時,以色列也毫不遲疑地對巴勒斯坦恐怖主義發動防衞戰。以色列將完成其防禦性安全防護牆,反擊恐怖分子及向以色列平民目標發射導彈的人。沒有人相信巴勒斯坦領導人阿巴斯能採取措施制止此類攻擊。實際上,左右兩翼都知道,阿巴斯及其同僚不會遵守他們所作的任何承諾。巴勒斯坦運動正在分化,激進分子漸漸贏得控制權,沒有人會講和。
衝突仍將持續
壞消息是,由於巴勒斯坦的不妥協及日益嚴重的混亂,這衝突將持續幾十年。好消息是,以色列可以保護自己,死亡人數相對較低,經濟正在發展,旅遊業也在復甦。巴勒斯坦的極端主義和無政府狀態日益清晰,以色列的立場可能會得到國際社會更大的同情,從而加強與阿拉伯世界和西方建立更好關係的可能性。
是沙龍感覺到了以色列情緒中的巨變並因勢利導。沙龍作為一個信使,其所開啟的以色列實用主義時代,不會隨着他的離去而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