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廣東省文化中心的廣州巿,當年的「五大戲院」目前僅餘下海珠大戲院,但這座最後的大戲院迫於巿場壓力,也不再上演粵劇,不禁令一眾文化人和老戲迷欷歔。目前廣州僅餘下為數不多的粵劇表演專用場地,包括光明大戲院、江南大戲院和南方劇場等,但也需兼營或附設電影放映、餐飲、卡拉OK等娛樂事業才能生存。
自九十年代後,廣州粵劇巿場已日漸萎縮。據統計,目前每年真正捨得掏錢買票看粵劇的廣州巿民不到三千人,而且大部份是五十五歲以上的老年觀眾。
《魔櫃迷情》的出品人張麗霞坦言,改造後的海珠大戲院日後不大可能再上演戲曲節目,因為戲院已不再是「由政府來扶持」。對於有人指《魔》劇現代感太強和缺乏民族特色,她說:「我們要令觀眾不會中途離場,創作出來的劇若融入太多嶺南文化,節奏恐怕會太慢。作為商業操作,這一定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