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劇超時空大雜燴<br>海珠大戲院變旅遊劇場

新劇超時空大雜燴
海珠大戲院變旅遊劇場

民國年間曾是馬師曾、紅線女等粵劇大老倌獻藝之地,擁有一百零三年歷史的廣州海珠大戲院,經過歷時兩年多的改造後,易名「廣州魔立方國際商旅劇院」,近日重新開業迎客。雖然戲院外貌仍保留着濃厚的嶺南文化風味,但是今後將不再上演粵劇,取而代之的是運用大量視覺特技的「蒙太奇超限多媒體劇」。 中國專題組

廣州巿政府在二○○二年底,斥資一千五百萬元,着手把海珠大戲院改建成巿內首家「旅遊劇場」。新劇場的經營公司投資近五千萬元,並請來香港影視製作人文雋出任監製,創作「超限多媒體劇」《魔櫃迷情》。此劇在上月三十日正式首演,票價二百九十八元,今後每晚將演出一場。

觀眾先嘗南越王御宴

《魔》劇的背景,開始於古代嶺南的南越王時代(公元前二世紀至前一世紀)。在廣東民樂《旱天雷》樂聲響起後,觀眾先品嘗「錦繡河山南越王宴」,共有八味菜,並有一名飾演太監的演員解說每道菜的來歷和特點。
「御宴」結束後,演員正式出場,但幾名主角的戲服設計卻甚富現代感。在全長九十分鐘的劇中,男主角「南越王」與兩名女主角通過「魔櫃」,穿梭不同的時空,包括三十年代的夜上海、巴黎紅磨坊、幕府時代的日本、古印度、未來世界等。劇中加插了不同地方特色的舞蹈,也極力營造力求令觀眾親歷其境的視覺效果。
為求增加娛樂性,劇中既有周星馳電影《功夫》中的「斧頭幫」,也加插一場模擬去年內地人氣節目「超級女聲」的選美比賽。「南越王」會唱網絡流行歌曲《兩隻蝴蝶》,女主角開口時則常拋出台灣腔的「哇噻」。

廣州人難忘粵劇盛況

家住廣園中路的七十八歲廣州巿民邵老伯稱,至今仍難忘當年海珠大戲院上演粵劇時,萬人空巷的熱鬧情形。他謂,過去唱粵劇「單調些」,《魔》劇感覺則較熱鬧、新鮮。不過,部份觀眾則認為《魔》劇過於時代感,無法表現嶺南文化,動畫等高科技手法也嫌用得過量。

觀眾欣賞歌舞劇前,先品嘗共有八道菜的「南越王宴」(圖)。
本報記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