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更緊密經貿關係(CEPA)實施2年,去年隨着CEPA2落實受惠的貨品和服務業擴大,利用零關稅及香港服務商名義,向內地提供貨物和服務的總值,亦上升逾倍。不過,亦有部份貨品及服務業,仍未有因CEPA政策而受益。
【本報訊】工業貿易署發言人表示,05年基於CEPA實施,相關服務貿易商增加在港投資,估計上升3.5倍,至45億元;而向內地提供的服務收益金額,估計亦增加1.4倍,至38億元;但去年發出的香港服務商證書為250宗,較04年的650宗為少。他解釋,與證書有效期為2年,並可續期有關。
今年零關稅貨品多261項
至於貨物貿易,去年以零關稅進入內地的貨值預期達23.5億元,升1倍;而去年首10個月因此節省的關稅金額為2.1億元人民幣。期內發出的貨物產地來源證書為6968份,上升1倍。
政府估計,首2年CEPA為本港創造的就業職位共2.9萬個;自由行亦為本港帶來額外65億元的旅客消費;去年上半年來港投資或加大本港投資的144個項目中,25%指CEPA是其考慮因素之一。另外,自04年9月簡化內地企業投資港澳後,已有260家內地企業在港落戶,涉及投資額10億美元(78億港元)。
踏入06年,隨着CEPA3實施執行,零關稅貨品將增多261項至1369項;而服務貿易涉及10個現有領域的23項新增開放措施亦會隨即落實。
實施2年以來,服務貿易方面,共批出約914宗香港服務商證書,當中46.3%為運輸物流業,26.9%為分銷服務,其他則反應冷淡,如證券期貨服務至今只有3宗獲批。香港證券及期貨業職工會會長王國安解釋,本港證券行以中小型為主,北上拓展要有一定資本需求,尋找客源亦是主要問題,他希望能讓內地客戶來港購買港股,那他們受惠就更大。
證券保險業反應淡
同樣,至今只有3宗獲批證書的保險業。香港保險顧問聯會副主席蘇榮強解釋,現時只容許個人名義到內地考牌註冊,加上人地生疏,因此吸引力不大。他希望可以容許企業名義到內地拓展業務,這樣對保險業受惠更大。
成衣製品佔申請34.2%
貨物貿易方面,2年累計批出9917宗原產地證書中,以紡織及成衣製品反應最熱烈,佔34.2%,其次是藥物護理用品(17.1%)、食品飲品(12.5%)和塑膠品(12.1%)等,當中反應較冷淡的首飾貴金屬只批出70宗。
香港珠寶玉石廠商會會長李景熹解釋,雖然給予該行業免關稅,但進口貴價珠寶仍需繳付增值稅和銷售稅,涉及稅率高達逾20%,對他們這些貴價貨品影響仍然很大,因此寧願在內地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