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兩三年前自由行熱潮席捲全港,一眾發展商憧憬未來中價酒店大熱,將長久空置的工業地盤,轉作酒店用途,蔚然成風。
根據統計,主要工業區內獲批作酒店的項目多達40個,提供超過2萬間客房。不過,隨着自由行效應漸過,加上商廈市道翻生,多個獲批的酒店項目,在動工前相繼打退堂鼓,轉回作商廈發展。
部份更嫌政府要求的補地價過高,索性還原作工業用途,令正式上馬發展的中價酒店項目,至今仍是寥寥可數。
多家發展商中,以坐擁大量工業用地的新鴻基地產(016),獲批轉酒店的項目最多,又最快放棄。其中率先帶起區內工業轉酒店熱潮的長沙灣道909號,原獲批建1幢530間房的中價酒店,但在動工之前,因應市況,轉回作商廈,現將興建1幢24層高、樓面19.2萬方呎的商廈。
新地觀塘商業旗艦創紀之城,其中第六期,去年也在補地價前,臨陣轉回商廈發展,興建1幢樓面近40萬方呎的商廈。
除了新地,恒基地產(012)近期也陸續將獲批轉作酒店用途的項目還原。其中觀塘偉業街223至231號地盤,原本獲批興建1幢酒店及1幢商廈,恒地近期向城規會申請,全部轉作商廈。
需求強勁回本快
同區鴻圖道78號,恒地更嫌補地價過高,還原作工業用途,最近獲得屋宇署批出建築圖則,興建1幢23層高工廈。
就連部份位處商貿地帶、可透過申請轉作酒店發展的項目,也放棄申請。
新地代理執行董事雷霆說,該公司部份酒店項目轉回商廈發展,主要是見近年商廈需求強勁,加上發展商廈,回本期較酒店為短。
他指出,一般酒店項目裝修期長達一年,建築期長達三四年,較兩三年可建成的商廈為長之餘,建築成本也較商廈貴一半,是以趁商廈市道活躍,將多個項目轉回作商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