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磨電影 - 李敏

折磨電影 - 李敏

有觀眾喜歡溫馨感人的電影,但也有觀眾喜看一些可怖惡心的電影,事實上後者越來越有能力堆積觀眾群,如《原罪犯》、《親切的金子》導演朴贊郁,《Saw》的JamesWan,又如《CabinFever》和《Hostel》的EliRoth。觀眾喜歡這些電影不只有殺人暴力,也喜歡拍攝的手法,劇本的巧妙,也喜歡故事對現代社會的訊息。
最近塔倫天奴監製了《Hostel》,在多倫多電影節參展,很多喜歡看恐怖戲的觀眾的口碑甚佳。據說故事由一個網上廣告啟發了導演,是一間旅館揚言只要旅客付錢就可以任意折磨或殺人,基本上就是我們武俠片中的「黑店」。
當然有一些不知道旅館是黑店的旅客入住了,繼而發生暴力故事。取景在斯洛伐克(Slovakia)一間百年歷史的精神病院,被棄置的一冀,從前是給最嚴重的精神病患者居住,話說其陰森可怕連專拍恐怖片的EliRoth也抵受不了,要請一隊四重奏到現場表演Vivaldi音樂。
光看《Hostel》的官方網頁也有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這類電影的網頁越可怕,就越能吸引觀眾。美國網上電影愛好者也對此電影議論紛紛,令人更加期待。如果從恐怖電影的發展史來看,電影不只是藝術,它是多重功能的,其中包括專家情緒治療,擁有令人傷感、興奮或害怕的作用。「Movies」中的「move」,不只指片中的人和事,還有觀眾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