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上海博物館展出的「書畫經典──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中國古代書畫藏品展」中,有一幅元人任仁發所畫的《張果老見明皇圖卷》,係故宮博物院所藏,上有乾隆題詩一首。畫中唐明皇正中坐在圈椅中,右邊張果老坐在圓凳上,中間有一小道士,正從一個盒子裏放出一匹小貓大小的驢子。
八仙之一的張果老本名張果,道號通玄先生,新、舊《唐書》皆入方士傳。他的事迹最早見於唐代鄭處晦的《明皇雜錄》。相傳他騎一白驢,日行數萬里,不騎的時候就把白驢折叠起來,只有紙那麼厚,放進巾箱裏,要騎的時候就朝紙驢噴口水,又變成白驢。任仁發的這幅表現的就是把驢從巾箱裏放出的場景。但《明皇雜錄》中並沒有這個情節。張果隱居在恒州條山,自言已數百歲,唐太宗和高宗時多次徵召不起,武則天召之出山,張果就在妒女廟前裝死,一會工夫「屍體」就腐爛了。武則天以為他真死了。後來又出現在恒州山中。唐明皇好學道,派官員把張果請到宮中,問他,既然道術那麼深,怎麼齒髮如此之衰?張果回答說,衰朽之歲,無道術可憑。說着就在御前把頭髮拔光,把牙齒擊落,血流滿口。明皇讓他休息一下,過一會兒見面時,張果已經滿頭黑髮滿嘴白牙,看上去比中年人還要年輕。當時還有一個道士叫葉法善,道術也很深,唐明皇問他張果到底是什麼人,葉道士說:「我知道他是什麼人,但我一說就會死,所以不敢說。如果皇上到時能免冠跣足救我,我就說。」明皇答應救他,他就說,張果老是混沌初分時的白蝙蝠精。說完七竅流血而死。明皇馬上趕到張果住處,免冠跣足,自稱其罪。張果說,這小子話太多,不懲罰一下,恐會敗壞天地間的事。明皇再三哀求,張果才用水朝葉道士臉上噴去,葉立即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