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在2006年首個星期表現強勁,與2005年最後一個星期的跌市成了一大對比。上周恒指共漲升468點,升幅3.1%,並邁向15500水平。但相比之下,H股指數的升幅更為凌厲,全周共漲升6.5%。
港股在上述兩個星期間的市場情緒及表現變化實在很大,普遍預期在年底出現的「粉飾櫥窗」活動未見蹤影,相反更見明顯沽壓,但年結過後,卻見買盤湧現而成交急增。這已明顯反映基金的換馬行動,在年底前沽貨計數,踏入新的一年迅速入市吸納,令「一月效應」即時出現。不過,從恒指及H股指數在兩周內的變動,以及成交金額來看,基金轉投中資股頗為明顯。
雖然筆者已預期中資股今年跑贏大市,但上周的升幅確有點意料之外。其實,這除與資金因素相關之外,中國政府在今年首個星期所推出的新政策亦較預期為多,令投資者進一步憧憬短期內將續有新政策出台,促使部份未持有中資股的基金也只得趁年初追入。過去短短一星期,中國政府已先後在人民幣滙價、外資投資內地股市及汽車銷售政策方面推出新措施。由於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一直未有改變,因此,政府公布將人民幣每天定價政策改動,對整體趨向影響不大。反觀政府公布於今年3月底開始,海外投資者可毋須透過取得QFII資格的機構而入股內地A股,則加強投資者對今年內地金融股的樂觀情緒。
以最新公布外資參與內地股市的新措施來看,受規範的條件仍多(例如入股公司只限於已完成股權改置的企業,同時需遵守3年禁售期的規定),因此,不會即時刺激大量資金投入內地A股,但這個動作的象徵意義卻甚大,不但反映政府有意重振內地股市發展,同時亦是為內地資金可向外投資作準備,否則,資金不斷流入而不同時容許部份資金流出境外投資市場,將令人民幣升值壓力更大,因此,筆者相信此舉已為QDII制度作好準備。若如是,內地保險股可望擴大其投資渠道,為改善投資回報提供較大空間。
首選平保 次選國壽
在本港上市的3隻內地保險股當中,筆者一向將平安保險(2318)列為投資首選,其次為中國人壽(2628)。雖然論人壽保險業務市場佔有率,後者仍佔首位,但撇除目前兩者核心的壽險業務來看,國壽所背負的包袱始終較大,而面對未來更多新政策的前提下,平保將有較大的決策彈性及市場適應力,使能更快掌握新經營形勢,這亦同樣解釋了何以筆者一向認為交通銀行(3328)的投資前景較建設銀行(939)為佳。
以現價水平而言,平保及國壽的股價升勢過急,不宜高追,但股價調整將是吸納機會,作為今年投資組合之一部份,另一隻保險股中國財險(2328),風險略較上述兩者為高,但仍有其短線吸納價值。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作者熊麗萍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