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年,英美政局將繼續成為全球注視的焦點。貝理雅與布殊任期未滿,政府卻又換屆在即,成為一幕過渡的場景。
貝理雅雖無心戀戰,但料不至於退位讓權,副首相白高敦只有繼續眼巴巴地等待登位,可惜行將春夢難圓。因為保守黨推出金馬倫,年僅三十九歲,幸好英國沒有老人政治,也沒有一部暮氣沉沉的所謂基本法,金馬倫不必等到「年滿四十周歲」方屆能當首相的「合法年齡」。一張新面孔,比起年屆花甲的白高敦自然勝一籌。
年輕不一定是問鼎首相的必勝本錢。戴卓爾夫人一度力捧的保守黨新秀黑格(WilliamHague),年僅十六歲,即出席保守黨大會,上台雄辯滔滔,一時朝野皆許為明日之星,但馬卓安敗選後,黑格繼任為反對黨魁,卻年少而禿頭,加之貝理雅僭奪了戴卓爾夫人的一套自由市場經濟路線,黑格無從「定位」,保守黨勢力萎謝,連隔海任職歐盟的彭定康也大呼「冇眼睇」。
金馬倫出任黨魁,除了提出一些口號:「樂觀」、「改革」、「與時俱進」,又極力否認是戴卓爾夫人的隔代傳人,皆因戴夫人的極端反歐姿態早已成為「反動」的代名詞,在青年一代之中毫無市場。然而貝理雅早已是「新保守黨」的代表了,真正的保守黨到底向選民、特別是年輕人和中產階級奉獻甚麼樣的價值觀?
一個幾百年的老牌政黨,是不可以沒有「價值觀」的。戴卓爾夫人的保守黨,價值觀就是反共,反社會福利主義、極力推許國企的私有化和中小企業,此即為「戴卓爾主義」之核心思想。今日「戴卓爾主義」已深得全球認同,包括中共在內。鄧小平的國企私有化、鄉鎮企業、「讓少數人先富起來」之類,亦即戴卓爾主義的遠東盜版。顛覆了毛共時期的共產大鍋飯制度,因此鄧小平亦為戰後東亞最成功的反共領袖。戴夫人一九八二年九月訪中,在北京的東安市場,亦向個體戶農販掏腰包買了一串葡萄,以示嘉許。貝理雅把戴卓爾夫人的衣鉢接了過來,親美攻打伊拉克,比美國還美國,保守黨的「小金」還有甚麼新鮮戲文可唱?
對岸的布殊,則在籌劃打伊朗。今年副總統切尼可能告退,由黑人女國務卿賴斯接任副總統,以備出選總統。二○○六年的國際形勢仍然凶險,皆因英美兩國都出現青黃不接的權力金屬疲勞症。恐怖主義、伊朗、北韓氣燄更熾,全球愛好和平的國民,必須加強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