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跑邵 - 李登

跑跑邵 - 李登

大款大亨,發跡前大都只是小人物,這號人物本地可多的是。有戲院引座員從大上海來到香港,馬上搖身變作大商家。有賣熱帶魚的成為大地產商,買地蓋房,吃起瓦片來胃口比錦鯉還要大。從小而大,他們都吃過大苦,遭過大劫才熬出頭來。
邵逸夫還沒當上影城大亨那陣子,在新加坡南洋一帶騎着自行車跑過片。跑片,是給戲院送影片拷貝。他的洋名叫RunRunShaw,有人便打趣說他一早到晚四處跑,所以故意取這洋名自況。他倒解釋說,只因本名邵仁楞,仁楞國語發音近似RunRun而已。騎自行車跑片能跑出個影業鉅子的名堂來,談何容易。我看本地單車好手黃金寶哪怕拿了個奧運金牌,也不會變成RunRunWong。

香港就是這麼個福地,有點像舊時的大上海,讓很多小人物都冒出頭來。杜月笙微時賣水果,綽號「水果月笙」,誰想到會有一天人人都管他叫杜老闆?當年浦東杜家祠堂落成,為表不忘其本,他在屋檐上掛了個水果籃。
我們香港沒有「水果月笙」,倒有個「水果陳」。他不賣水果,本名陳果,洋名FruitChan,跟我在電影公司同過事。人生得黝黑,有點像條胖嘟嘟的狗毛蟲,十年後一晃竟成了大導演。所以嘛,寧欺白鬚翁,莫欺鼻涕蟲(包括狗毛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