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達vs國際都會 - 陳也

巴格達vs國際都會 - 陳也

十六歲的孩子,地道香港仔,在街頭被記者攔住,問世貿是什麼,大都一臉惘然,但不尷尬。似乎是說,世貿是國際巨頭的大騷,我這個九唔搭八小人物,寧願少管閒事。同是十六歲,美國男孩哈桑買了往科威特的機票,獨個兒離開佛羅里達州的家,開始三星期的中東探險之旅。他用盡身上的千八美元,希望往巴格達看伊拉克第一次的國會民主選舉。但邊境關閉,聖誕過後才成行。此時他的父母才接獲電話,知道兒子在黎巴嫩闖關。到哈桑抵達伊境,徒步走到美聯社的辦事處自薦當記者時,通訊社即時通知使館「捉人」。元旦日,哈桑高高興興重投父母懷抱。通訊社說,哈桑不是跟父母霎氣出走,一家人其實已計劃好這個夏天到伊拉克去。只是孩子心急,提早「出團」自由行。

伊拉克的議會選舉,是香港人等到七十八歲也沒有着落的一人一票普選,好奇地急不及待觀選的,又豈止哈桑一個。香港的孩子,假如發現,無論東帝汶、阿富汗、伊拉克和阿爾及利亞這些遠離什麼自由貿易全球一體化的地方,都有他們的民主選舉了,心情會不會也跟哈桑一樣,想獨個兒勇闖天涯,一親異國的民主氣息。
這些香港孩子,跟政府宣傳短片對着幹,懶理各地高官在整個WTO期間吃了多少噸的香蕉,對世貿沒勁頭,但曾經在街頭確確實實遇上過不少爭取普選的同齡朋友。他們在網上召集,從虛擬網絡走到現實街頭,實實戰戰搞清楚形勢,要打香港民主普選的這場硬仗,原來比十六歲硬闖巴格達更困難。十六歲的哈桑沒有錯過民主選舉的伊拉克,到他六十歲時,香港人能選投自己的特首和議會嗎?到時,曾經也是十六歲的六十歲阿伯會送他一張機票,歡迎來港參觀全球最遲一個落實雙普選的World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