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企業信心調查顯示,受惠於中國內地經濟蓬勃,本港中型企業對今年經濟前景持續樂觀,信心指數達61%(見表),位列全球第11位。首次參與這項調查的中國,企業信心指數高達77%,在全球排行第4位。日本則擺脫3年榜尾厄運,上升一位,台灣則跌至榜末。
【本報訊】均富會計師行於去年秋天,向30個國家城市的7000家中型企業東主進行調查;當中香港企業有250家。均富會計師行合夥人GaryJames表示,雖然今年香港的經濟未有可觀的增長,但香港企業東主仍然受惠於中國經濟蓬勃,因此對今年前景仍然較樂觀,較去年微升1個百分點至61%。
生意樂觀 增聘員工
調查指出,港商對今年營業額的信心指數上升6個百分點至59%,並成為東亞區繼中國後最樂觀的地方;增聘員工指數也增加7個百分點至35%,反映本港經濟向好,旅遊業暢旺,製造更多就業機會。
至於今年本港出口信心指數則升5個百分點至29%;盈利信心也升9個百分點至43%;增加廠房機器投資升7個百分點至37%;而房地產的投資更急升16個百分點至27%,因為東主對生意前景樂觀,自然計劃擴大寫字樓面積,以配合業務發展。
香港中小型企業商會會長陳國威認為,調查結果合理,因為自由行帶旺香港經濟,CEPA有利部份行業發展,整體經濟表現確有起色,短期而言港人傾向樂觀多於悲觀。但長遠而言,他認為香港仍存在隱憂,就是本港經濟結構轉型仍未尋到出路。
經濟轉型存在隱憂
他認同更多企業會於今年增聘人手,因為自03年「沙士」後,香港經過了兩年時間復元過來,加上自由行效應和內部消費轉強,以及中國加入世貿後市場逐步開放,同樣國際市場如紡織成衣也逐步向中國開放,均令生意機會增加,港商需要增聘人手應付。
首次上榜即名列前茅
至於首次參加這項調查的中國,各項指數在東亞區均位列前茅,包括營業額(89%)、出口(31%)、盈利(69%)、增加廠房機器投資(58%)、增聘員工(50%)和房地產投資(63%)。陳國威認為,中國過去物價飆升,做生意相當困難,但自從去年實施宏調後,物價升幅已顯著降溫,商界對經營環境也轉趨樂觀。
James指出,大多數亞洲地區企業東主對前景表示樂觀,但大部份歐洲和北美洲企業東主對前景變得更為悲觀。當中美國東主的信心指數由去年的62%跌至今年的32%,從伊拉克問題以至颶風的影響,及石油危機,令美國企業東主對前景審慎。
英美信心大幅下滑
英國的信心指數也由46%跌至8%,主因高利率及稅率減少了可用的收入,導致消費意欲大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