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新年的慶祝酒會中,筆者的牙醫兼好友拉着筆者,表示他有一筆閒錢,準備作長線投資,並問筆者應該吸納哪些股份?本來類似問題對筆者可謂EasyJob,一點也沒有難度,但是此君乃牙醫,更是筆者的牙醫,雖然筆者對長線投資頗具信心,但短期的波動,在所難免,一旦股價偏軟,而剛巧筆者到其診所洗牙,豈非「大件事」!
故當牙醫問應吸納交通銀行(3328),還是建設銀行(939)時,筆者即時跟其他朋友打招呼,借勢行開,向牙醫提供任何建議,都是小心點為佳。
在建行與交行這兩股之中,筆者一向較看好建行,而這純因其估值較佳。首先交行在2005及2006年的預計股東資本回報ROE分別為13%及11%,而建行在2005及2006年的預計ROE則為18%及14%,故建行的ROE相對高於交行,反映盈利能力較強,此外,交行的資本充足比率CAR為11.3%,而建行的CAR則為13.7%,故CARRatio亦是建行略高,因此以ROE、CAR等比率作比較,加上建行的規模較大,更具經濟效益,故從這些比率來看,建行應該取得較高的估值。
此外,有些朋友指交行有滙控(005)入股,可望提升交行的營運及管治能力,但根據南韓及其他東南亞國家的過往情況,有外資大行入股,及在董事局佔一兩席位,並不代表該外資大行有能力及權力影響該銀行的內部運作,很多時僅是形式上而已!至於交行是否這類例子,則有待觀察。
合理價3至3.5元
基於建行有較高的ROE及CAR等,故可取得略高於交行的估值(如PE及P/B等),而照此推斷,建行的合理水平,介乎3-3.50元間,惟建行有一因素,促使筆者有點戒心。
由於根據建行在去年10月26日的新上市股份分配結果顯示,在香港公開發售的股份,佔其全球發售的股數約7.5%,換句話說,大約有92.5%的股份是透過國際發售,而這些股份照理很大部份是在機構投資者手中。假若這些大戶一旦減持,屆時可能有較平貨買了!不知近日建行的交投如此龐大,會否與此有關?
順帶一提,根據資料顯示,交行上市時約20%的股份是在香港公開發售,故國際發售約佔80%,相對沒有如建行般大比率。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本港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