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人才 - 吳靄儀

優秀人才 - 吳靄儀

「香港最大的資產是香港人──HongKong'sbestassetisitspeople」:這句話我們早聽熟了。順理成章,研究香港的競爭力,就要從香港的人才着手。香港人文及社會研究所今天(一月六日)在港大舉行全日會議,正是以此為題。研究所剛發表了中期報告(註),簡述他們花了兩年多所做的研究得出的結果。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比較香港與中國各大城市、倫敦、紐約有大學學位的人佔人口的比例。單是看這個圖表顯示的數字,已足以令香港人警惕我們的競爭力如何急促落後。
審視十年升幅,香港有大學學位的人佔六成及以上的人5%(1991年),升至11.2%(2001年);對比之下,北京的數字是從6.1%(1990年)升至9.6%(2000年);上海是3.5%升至5.4%;廣州是2.9%升至4.3%。過去五年內中國大城市的迅速發展,升幅必然可觀得多,可謂急起直追,雖然香港仍佔優勢。

但是,與歐美相比,情況就相當不妙了。以有學位的人佔二十五歲及以上的人口比例來說,香港的數字是6.1%(1991年)升至12.3%(2001年);紐約是26.0%(1990年)升至30.2%(2000年);同期,全美國的數字是20.3%升至25.6%;倫敦是16%(1991年)升至22.9(2001年);同期,全英國是9.5%升至14.8%。報告的作者提出的問題是:人口老化是全球各大城市的普遍現象,但是為何別人能夠補充人才,維持最大的競爭力?就是因為它們能夠吸引全國甚至國際的人力,滙聚精英,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香港在過去的十年卻違反自己的歷史軌道,在這人口流通方面人為障礙越來越嚴重。作者認為打破局限,以流通為政策概念,是加強競爭力的基本條件。
(註:HelenSiu,RichardWong,DavidFaure:《RethinkingHongKong'sHumanResourcesandCompetitiveness:APre-PolicyStudy》)